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体育消费行为的视角对温州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探讨。调查表明,温州居民体育消费的潜在需求较大,但现实的体育消费行为却并不积极。体育设施不够完善,体育项目匮乏成为影响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文章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居民体育消费意识,拓展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加大体育市场的培育开发力度,促进温州体育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谢金林在《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网络舆论危机是网络社会政府经常遭遇的一种危机,如何对其进行治理,将是网络时代政府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使政府在网络民意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介入公共事件的解决。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治理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是社会发展的有序性和对群体利益的维护。本文就钱云会事件探讨网络危机治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传媒承诺的特点 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承诺作为一种传媒营销手段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打出“东方时空,真诚面对观众”的承诺,《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的承诺。有的媒体对受众许下“你的声音我来传达”或“时时刻刻在你身边”等等诺言。应该说传媒的承诺体现了传媒的一种责任意识和受众意识,总体效果是好的。但是,传媒的承诺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必须予以防范。 承诺是社会行为主体非法律性质的社会义务承担的保证机制,属于非强制性的,属于社会道德伦理规范性质的社会约束机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真实性原则 在进行批评性报道时,记者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即使是对方愿意接受采访,面对镜头也总是遮遮掩掩,很难保证事实的真实性。而通过隐性采访,记者往往可以获得其他采访手段难以获取的新闻事实,给受众以最大程度的“可信性”。这是由隐性采访的不公开性决定的。由于隐性采访具有不公开采访身份、不公开采访目的、不公开采访手段的特点,就不会对采访对象产生一种心理压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本刊2002年第5期发表了刘建明先生的文章<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本期特意刊登叶育登先生撰写的探讨性文章<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质疑〈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我们意在提供学术研究的宽松环境,期望学术界始终保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景象,以利对观点和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谈广电集团化运作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办公厅于1999年9月17日转发了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之后,我国的广电集团建设有了实质性发展,无锡广电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先后成立;2001年元旦,浙江电视业实现了省级台三台合并,许多省份的广电集团也正处在积极酝酿中。近一两年,不少专家、学者就组建广电集团的有关问题发表了很多的意见,但直接探讨广电集团化与政府行为的文章却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