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本文对张可久散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否定了以往抑多扬少的观点,提出了在文学史上应给以充分肯定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体验式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对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载。一、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更多的是知识经验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受。而体验则指向每一个个体,让每一个个体都亲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二、体验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互换等手段将学生内部积累与新的学习内容发生联系,经过加工、创造,从而形成新的体验。三、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课文、走进生活,在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下欣赏、体味祖国语言文字带来的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从而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通用手机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Struts设计模式以及Web Services技术,提出与系统无关、与平台无关、与终端无关的通用手机图书馆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与解决方案。阐述通用手机图书馆系统的设计思想、开发框架、主要功能模块及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一、元散曲的体裁特色散曲是在宋、金、元对峙时期我国北方新兴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它是在宋词片面追求典雅,刻意求工,渐趋僵化的情况下,在民间传唱的“俗谣俚曲”中发展起来的,当时人们称之为“街市小令”(朱权:《太和正音谱》)或“市井小曲”(王骥德:《曲律》)。其后,由于有乐师正谱,文人填词,并吸收部分词调演化成曲调,加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大量“胡乐番曲”输入,使曲调日趋丰富,从而使散曲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5.
本刊1997年第2期《电学实验疑难问题选析》一文第一节“电流表内、外接法选择”论述到:如遇到被测电阻值既不很大又不很小情况时,可用临界电阻方法判定:即先算出临界电阻R_O=(R_AR_V)~(1/2)(推导过程略),若R_x>R_O则R_x为大电阻,若R_x相似文献   
16.
中学“磁场”一章的练习中,有许多涉及到带电粒子在变化磁场中运动的情况,其中大部分是在磁场方向不变(V和B垂直),磁感应强度大小变化的情形下讨论的。但有些问题学生不易弄清,诸多习题册上也有同样的错误。 例:一个水平放置的玻璃圆环形槽,槽的宽和深处处相同。现将一直径略小于槽宽的带正电小球放在槽中,让小球获得一初速度ν。在槽内开始运动。与此同时,有一变化的磁场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把以人为本思想应用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四不象”正名在二十多年新闻工作生涯中,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新闻的各种体裁之间,不仅首先有区别,而且有融会、有贯通,有取长补短,更有相得益彰。正因为如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人民日报》等一些极具影响的大报章上,相继涌现了范敬宜的《莫把开头当过头》、艾丰的《不完整的答案》等一批反响强烈的好文章。发人深思的是,直到今天,每每谈及这些名篇佳作,人们依旧兴趣盎然,言犹未尽。这除了作者的功底深外,一个重要原因:他们不拘一格,有意无意之间,创造了一种夹叙夹议的新通讯。循规蹈矩的人称之为“四不像”,…  相似文献   
19.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高考考纲中一个重要的力学实验,围绕这个实验的考题很多,有的是课本上的装置,有的进行了改头换面,令许多考生无所适从.本文试从该实验装置改革着手,阐述该实验的复习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钻进去”与“跳出来”——写好通讯的体会陶发君吴政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几年,我们实在算不上写通讯的高手。然而,由于偏爱通讯,尤其学生时代曾被焦裕禄那篇通讯感动得泣不成声,便特别看重、且经常学习和实践这一新闻体裁。久而久之,也就触摸到几许要旨,写过一些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