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吴文汐  钟秋月 《传媒》2023,(9):9-11
<正>东北亚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东北亚各文明在悠久绵长的对话交往中建立了民心相通的文化联结,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条件。全新的媒介生态格局下,信息传播技术成为了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力量,东北亚地区亟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拓深合作交流的张力,发挥主体合作意识,以传播促发展,以合作求共赢,走向文化交流新境界,合力发出新声音。为此,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于2022年12月3日举办了“新征程·新视野·新声音——第二届(2022)东北亚传媒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以及蒙古国的专家学者相聚“云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时间作为考察受众媒介注意力测量的基本标尺,分析了现有媒介注意力测量方法的不足.论文着力于两点,以创新媒介接触时间的研究范式:一是对媒介接触进行多维透视,通过物理空间、行为空间、心理空间、媒介空间和关系空间把握和解析受众的媒介接触时间;二是采用时间预算法来获取媒介接触时间的定量指标,让受众实时记录自己一天24小时的行为、所在地、情绪以及媒介接触类型,实现即时性测量,利用时间的连续性将受众的物理路径、行为路径、心理路径和媒介接触类型路径串联起来,进一步分析受众媒介接触时间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一、经营网络版:实现我国报业从纸媒向数字报业平滑过渡的基本路径 当数字技术以眼花缭乱的方式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的边界、规则和图景的时候,惟有深刻把握其力量作用的价值底蕴的人,才能在这场伟大变革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报纸出版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数字报业.我们认为,从网络版的经营做起,是实现我国报业从纸媒向数字报业平滑过渡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与《朝日新闻》20世纪80年代至2018年的转基因议题报道为例,基于议程注意周期,对中日主流媒体的争议性科技议题的报道框架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两份报纸的转基因议题报道同步进入下降期,但上升期并不同步,相较于《朝日新闻》,《人民日报》的转基因报道进入议程注意周期的时间略晚。报道框架亦存在显著差异,《朝日新闻》始终将关切包裹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的报道尽管不断减少对进步包裹的使用,但进步包裹却始终是首要的框架类型。在关切包裹的运用上,《朝日新闻》将妥善管理和公众参与或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人民日报》则始终最为强调妥善管理。两份报纸都倚重政府和专家等权威信源,但倚重的专家类型有所区别。本研究从两国转基因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现实背景以及两份报纸的办报立场两个层面解释了两份报纸转基因议题报道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藤田贵久  李在荣  吴文汐 《传媒》2023,(9):22-23+25
<正>民营电视台与公共电视台共同构成日本二元制广播电视体制,在数量方面,民营电视台远超公共电视台。民营电视台追求广告收入和收视率,导致对纪录片的制作与排播相对较少。朝日放送是日本最早成立的民营电视台之一,自开播以来一直积极致力于纪录片制作,其《电视纪实》栏目是日本民营电视领域仅有的两档面向全国播出的纪录片栏目之一,朝日放送在纪录片制作和栏目运营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6.
吴文汐 《传媒》2016,(5):91-93
社会化媒体的平等性,交互性和功能多元化为科学传播创造了新的空间,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社会化媒体平台的科学传播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体的科学传播在传播模式、传播理念、传播主体及传播形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突破,反映了科学传播的新趋势、新方向,值得广大科学传播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电视和互联网为例,探讨人们媒介使用行为的时间替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电视和互联网均对工作/学习活动、家务劳动、闲暇活动具有不同程度的时间替代作用,电视还对个人必需活动具有显著的时间替代效果。但媒介并非只是时间的替代者,它对人们某些活动还有促进和强化作用。本研究还发现,功能等价假说仅适用于解释媒介使用行为对闲暇活动的时间替代效果,并不适用于解释其对非闲暇活动的时间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媒介接触时长的空间分布 在本次调查中,人们媒介接触的总时长为292分钟,其中在"自己的住所"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264.1分钟,在"他人的住所"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4.5分中,在"私家车"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3.2分钟,在"出租车"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1.6分中,在"公交车"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1.4分中,在"地铁/轻轨"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0.1分钟,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1分中,在"街道"上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1.3分钟,在"工作或学习场所"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9.4分钟,在"银行、商店、邮局、宾馆等室内公共服务场所"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0.3分中,在"餐馆、酒吧、茶馆、快餐店等室内餐馆场所"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0.2分中,在"电影院、歌舞厅、网吧、体育馆等室内文体娱乐场所"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0.9分钟,在"其他室内场所"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2.4分钟,在"其他户外场所"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1.6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