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书评编辑几年前,有人向某大报投寄一篇近三千字的书评稿件,经编辑的删削,砍成百把字的书讯发表了。事后了解,这位编辑说:发表书评,岂不影响出版社登广告了吗?这自然是个别的例子,但这位编辑根本不懂得报纸发表书评的意义和职责,则是十分明显的。国外报刊一般重视发表书评,且有权威性书评版;报纸的书评编辑,要求有较高的素养,和很强烈的责任感。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都做过书评编辑。1857年,杜勃罗留波夫在中央师  相似文献   
52.
1950年初我在上海三联书店工作时,就知道丁景唐先生地下工作的革命经历和热情坦荡的人品气质。不久,我就奉调到北京工作,一晃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流失了。这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影响的文坛活跃健将,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又是编辑出版界的前辈。虽然不曾谋面。但一直心向往之。这期间,我断断续续读过他关于鲁迅、瞿秋白的研究文章,和现代出版史的文章,以及思  相似文献   
53.
沉重的怀念     
寒冬刚刚过去,已是3月的春天了,然而却传来不幸的消息。9日那天晚上,我在翻阅《中国新闻出版报》的时候,突然一则“讣告”映入眼帘,读到王大路同志在前天因病逝世的噩耗,似晴天霹雳,被一声响雷惊住了。这次大路同志突然病危住院并没有风闻,伍杰同志在电话  相似文献   
5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年,是我国马恩列斯著作翻译出版工作继往开来的大发展时期,是翻译出版工作水平极大提高、达到前所未有规模的新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列宁全集》(第二版)和《斯大林全集》三大全集为代表,以及《资本论》等大批马列经典著作单行本的出版发行,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满足广大人民学习和研究需要,作出了巨大贡献。50年来马列著作翻译出版的丰硕成果,在我国当代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55.
我一向敬重文坛前辈、编辑大师叶圣陶先生,在中学时代就读圣陶先生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散文、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56.
何长凤教授编著的《贵阳文通书局》一书在我案头已有大半年时间了。封面古朴、版式疏朗、印制精良,我是十分喜欢的。这是由贵州教育出版社梁茂林先生也是本书的责编寄赠的。梁先生附了一纸短信,他说:“贵阳文通书局在中国出版史上存在过41年,也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为传承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它被尘封了,被忽略了。”因此他希望“能为此书发  相似文献   
57.
周振甫先生离开人间走了,殒落了一颗编辑的明星!几个月前也在八宝山为另一位编辑家郑效洵先生——这位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编辑家,是我编辑工作的引路人——送行,现在周先生又离去了。哲人其萎,好些天我的脑际总浮现出周先生和善又有些腼腆的微笑。我学生时代在上海时,常读开明书店的书刊,就知道周振甫的名字。许多年来又陆续读过他编辑或创作的一些书籍和文章,并且了解周先生的人格和品德。80  相似文献   
58.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文化界出版界普遍对于出版史研究的关心与重视,是值得高兴的事情.重视出版史研究,首先是文化学术界研究文化史热潮的直接结果,因为出版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9.
选了个大题目,写的只是小文章。题目大,倒没有哗众取宠之意,无非想引起人们一点思考 回眸五十年,往事知多少 我在出版社耽了四十五年,经历了50年代中期的“向科学进军”,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脱帽,于是改善编辑的工作、学习条件,我在的出版社为编辑创造安静的工作环境,走廊里铺上红地毯,有专人接电话;为了鼓励编辑读书,还给每人添置书柜,然而好景  相似文献   
60.
承你来信问我书评的写作方法,我很高兴。尽管对于如何写好书评,确实说不出很好意见,只是觉得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因此乐于跟你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