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28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今年3月至4月间,席卷大半个中国特别是北京地区的沙尘暴,使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骤然集中。新闻界围绕沙尘暴进行了大量报道。这次报道对沙尘暴景像和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触动面较广,深度思考较深,通过对生存环境的忧思,人们加深了对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解,是突发新闻与深度思考结合较好的实例,对我们搞好今后的灾害性报道、气象报道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83.
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改革报道也因此面临着新的难题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报道要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就必须伴随改革的发展进程,更新报道观念、转换报道思路、调整报道方法,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研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集中智慧,开拓新的局面。本刊组织这组“改革报道的剖析与对策”专题讨论,旨在从改革报道的观念更新、新闻报道与改革一起攻坚、用国际报道视角为国内改革提供适当的参照系和通过改革报道得失经验透视报道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改革报道把握时机、探索报道规律、避开误区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4.
今年持续18天的“两会”报道,正值政风、会风渐变之际,新华社报道的文风随之而变,新风扑面而来。新华社营销总平台汇集的众多媒体用户对新华社报道的这一明显变化,水暖先知,纷纷予以好评。这18天的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所发生的变化又是怎样的动因引导的?本文以几篇有代表性的稿件为例,略做推演。  相似文献   
85.
大江截流:新闻的聚焦点闵凡路,吴锦才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实施大江截流。三峡工地立时成为新闻与历史的聚焦点。在十五平方公里的三峡坝区,中外记者云集,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新闻战。读者、观众、听众,从大江截流现场了解了大江截流的全过程,以及...  相似文献   
86.
它与世界经济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除美国以外的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都遭到巨大破坏,各国国际收支逆差巨大,于是纷纷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有的还进一步加强战时实行的进口数量限制,贸  相似文献   
87.
街头觅新闻     
近一两年里我常在街头转悠,所见所闻,感到有些事可以作为“新闻”的线索,就断断续续地采写了几十条这类的消息。播发后有的同志颇感兴趣,于是我回头将剪报翻阅一遍,从这段几乎全不自觉的新闻实践里,琢磨起我当记者走过的路。回想一位新闻界老前辈曾说过一段话:“用孩童般的眼光观察世界,把每件事都看做是新鲜的;同时,又必须用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就能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这段话对我采写“街头新闻”产生了很大影响。 1983年初冬,我第一次到兰州采访。此前我只对这座西北古城有所耳闻,印象中是荒凉、古老、贫瘠,没有树的秃山,大风卷起的黄尘……岂料下了火车,眼前的兰洲竟与想象中的兰州有着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88.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  相似文献   
89.
在中国当记者,说好当真好当,说不好当也真不好当。原因就像台湾记者徐璐对广州《亚太经济时报》记者说的那样:许多大陆记者都不那么像新闻记者。确实,记者如我,就真不知道自己像不像一个“记者”。记者更像一个官。有一件轶闻:在较闭塞的山区县城,夹道欢迎记者来访,还挂了大标语。因为县领导人看新闻电影见到周总理接待外宾时身边站着个人,说是记者。我当书记都未见过总理,他记者整天跟着,该有多大! 有一种场景:到那即使很发达的上海工厂去采访,厂门口有时也要在黑板报上用粉笔大书“热烈欢  相似文献   
90.
企业和产品的名气,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其中,有一笔关于管理经验和崭新创意化作的财富。 但是,在许多生意场合,它的身价尚未标明。我们如何利用好它?我们如何让它带来巨大的现实利润? 这里,我们不妨先提出几个现象,让大家琢磨。 啤酒现做——消费者提出的企业新思维 中国容量巨大的啤酒市场正在被行内一些目光短浅的人自己一点点毁弃。新的档次,新的品种,新的饮用方式,新的灌装机器,甚至进入中国口岸的外国品牌……都会从中找到空隙,而抢出一个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