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校对中的几种心理现象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2.
明代学者王廷相不仅有丰富的文章创作实践 ,而且对文章写作的理论见解精辟。从“实于治功”的基本观念出发 ,他主张 :(1)文以释道 ,务为补世 ;(2 )核古照今 ,文尚质朴 ;(3)不刻意为文 ,而志专于道 ,自然成文 ,理畅文至 ;(4 )文贵己见 ,道非玄远 ,而近在几席 ,切于日用 ;(5 )措手施斤 ,以法而入。并具体提出博学以养才、广著以养气、经事以养道的“三会”方术 ,以及运意、定格、结篇、炼句的作文“四务” ,从而形成完整的文章写作理论。与他的写作实绩结合考察 ,足以说明他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章学家  相似文献   
43.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亟须高层次编辑人才,面对当下编辑人才晋升通道受限,高层次编辑人才成长遭遇“透明天花板”的问题,首席编辑制度作为一种高层次编辑人才的选用机制,是激发高层次编辑人员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首席编辑制度建设就是要构建可拓展、可订制的首席编辑选拔、评价、实施、激励的方法及标准,优化、完善相关制度,打破束缚编辑人才建设的壁垒,建立符合编辑职业岗位特点的人才成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4.
所谓的印象管理,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是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也就是“在人际交往场合中,行为者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或动作,以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采访活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活动,记者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而如何给被采访者留下好的、恰当的印象,不仅关乎记者个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记者采访的结果。个人形象,心理学认为与自我表现有关。自我表现,又叫自我呈现,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过程,是自我意识的外现”。(高玉祥《人际关系心理…  相似文献   
45.
论现代编辑的基本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的能力通常是指从事编辑活动的本领,如鉴别力、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等。在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编辑要想顺利地、成功地完成编辑出版任务,不仅仅需要这些传统的能力,还需要管理能力、开拓能力、公关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这是时代对编辑的要求,也是新世纪编辑必备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46.
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要求和服务形式。文章梳理我国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的现状,分析目前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途中面临的三重困境:难以获取聚焦的知识点、难以获取差异化的知识推送、难以获取多媒体化的知识结果,提出包含知识图谱、数据挖掘、GPT技术的技术框架,使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术期刊高质量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47.
一、出版物上出现别字的原因说到出版物出现别字的原因,大多认为是编辑的责任心不强、校对浮躁造成的。事实上,只强调编辑的责任心,而不重视编辑字辨能力的提高,怕是有点本末倒置了。汉字不仅数量多,形体杂,而且字音相同、字形相似、字音字形都相似、字义接近者数不胜数,编辑如果不能正确地区别、运用,即使责任心再强,错误也会在所难免。1.字音相同或相近引起的别字汉语中每个汉字都表示一个音节,“普通话里有字的音节大约1200个,一般字典收字上万个,平均一个音节担负大约8个字”,有许多汉字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出版物上经…  相似文献   
48.
49.
特色栏目是打造期刊品牌的基础,它体现了期刊追求个性、张扬特色的宗旨,是期刊的创新所在.以<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的生成、发展为例,特色栏目的生成需要审时度势,有创新的学术眼光和学术胆量;特色栏目的发展需要关注热点、彰显特色,重拳出击、强化特色,尊重作者、唱响特色,持之以恒、打造品牌;即离不开编辑的创新选题、创新策划、创新组构.  相似文献   
50.
孙景峰的专著《学报编辑工程论》,是一本实践性强、创新度高、材料丰富、内容翔实,对学报事业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书,值得每一个关注学报事业的人去阅读。 1.实践性强。作者从事学报编辑工作14年,精通学报编辑的各项业务,因此,作者能抓住学报编辑长期困惑的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如第一章“学报功能论”中的学报如何反映本校的科研成果,如何为教学服务,如何发现人才、促进科研;第三章“学报审稿论”中的审稿要不要向内稿倾斜,向青年作者倾斜,向特定专题倾斜;质量面前人人平等是不是可以变通;学报审稿人的职称能不能低于作者的职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