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3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怎样写新闻特写呢?新闻界有位研究者说得好:“特写写作的功夫在写作之外,首先要把功夫下在现场观察上,一面观察,一面进行形象思维,把现场生动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然后再流到笔尖上。”这个意见,可供我们写新闻特写时借鉴。下面按照新闻特写的特点和要求,再具体谈谈从采访到写作应注意的几点: 一、通过立体观察,抓住现场生动的形象。新闻特写不同于消息之点,写作时不仅要用事实“说话”,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生动的形象,既不同于抽象的概念,也不等于具体的事例。因为具体的事例不一定是形象的,更不一定是生动的形  相似文献   
42.
谈起新闻写作,有的同志说,写新闻,不像写小说,把一件事情告诉读者就够了,不必讲究写出什么形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是叙述事实,有些新闻可以这样写,但是要把它写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做不到了。有的同行又说,“新闻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千姿百态的。要把这个千姿百态夏映出来。真是难上加难啊!”当然,也有的同行掌握了一套“看家”的本事:写戏剧演出是“婉转动人,妙不可言”;写音乐演奏是“美妙的乐章。动人的旋律”;写现场又是“场面极为壮观,实属罕见”……这些形容词虽然是前人创造的结晶,但毕竟没有具体描写出报道对象的形象,而且用得多  相似文献   
4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对新闻出版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许多地方性报社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对采编人员的管理进行改革,创造了一些可贵的经验。当今,报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哪家报社在竞争中赢得广大读者,哪家报社才能在新闻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在新闻事业发展中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这种新闻界的竞争,表现在报纸的宣传报道质量和发行数量以及广告拥有额上,其实质是新闻人才的竞争。也就是用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来调动采编人员最大的活力和创造性,把报纸办得出类拔草,拥有更多的读者,促使更多的客户愿意来刊…  相似文献   
44.
北京一家日报不久前刊登这样一篇报道:“在拉尼娜的影响下,今冬将是暖冬1时下,人们在经历过秋季高温后,纷纷推测着今冬的气温状况,井把雪后气温回升和骤降的原因也归于厄尔尼诺的姐妹──拉尼娜的名下……”这个报道的标题为《拉尼娜没来北京》。读者看了这样的报道就不清楚“拉尼娜”是什么?从字面上看,它像一个西方女人的名字,可是看过报道的内容略知它是引起天气变化的一种现象,却弄不清它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又为什么叫这样的洋名称。报道中对这样的疑问只字没有回答,于是成了读报人的一个“拦路虎”。没过两天,北京另一家报…  相似文献   
45.
众所周知,埃及有闻名世界的金字塔。它的形状如同三角形,底部大,越往上越小。那么,把“金字塔”倒过来便是上大店小。消息写作有一种组织结构,即按照上大底小的要求谋篇布局,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故新闻学称它为“倒金字塔”式结构。换而言之,按这种结构写消息,是以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或读者关注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要后次要地安排消息中的各项内容。因此,在一条消息里把报道内容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或观点等)放在开头第一段(即导语),然后根据事实的展开、过程、细节以及来龙去脉等的重要性依次加以叙述,通篇稿件…  相似文献   
46.
47.
上期刊登《采访之前该做些什么?》前部分,谈了采访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应准备的第一个内容。这篇文章谈谈采访前进行准备的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48.
关于工作通讯的写作(下) 要写好工作通讯,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分析好。一篇工作通讯想写出特点来,主要是靠分析得好。这里所说的分析,是把通讯中所反映的工作成就(包括生产成果和科研成果等)及其经验教训或问题,如实地在分析矛盾的过程中展现出来,而不是记者或通讯员凭主观下断语或硬编出几条来。当下笔写作时,运用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做到寓理干事。新华社记者写的工作通讯《新会,历史在这里作了结论》,就体现了这一  相似文献   
49.
第三节新闻种类和体裁的应用上面介绍了新闻分类和主要体裁,其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时把握住不同的新闻种类及其体裁的特点,更好地适应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的宣传需要.因此,在采写各种新闻和运用各种体裁时,应当考虑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要“量体裁衣”.这反映各种新闻种类写作与体裁的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写什么新闻用什么体裁,一定要从报道的内容出发,又需适应内容的表达.所以,在动笔之前,应当检查一下自己掌握的题材轻重及其内容如何?再确定选用哪种体裁合适.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说过:“决  相似文献   
50.
第三道工序,对写好调查报告是十分重要的。其中涉及如何深入调查的问题,属于采访方面的工作,这里就不多谈了。现在着重谈谈调查报告的写作,应该广泛占有什么样的材料。第一,占有的材料应当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这就要求,对调查的对象要了解正反两方面,掌握全过程,分清主流与支流,然后再加以综合研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占有材料时,切忌以偏概全,不可随便找个“拔尖”的个别事例,去说明普遍性的问题。在写调查报告吋,努力掌握到事实的全部总和及事实的联系,占有的材料就是全面的。否则,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必然是片面的。比如,在十年动乱时期,有的记者到工厂调查一项技术革新的成果,找些工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