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当前中国的报纸,越来越多了。报纸多了,自然就要出现竞争。于是,报界大战,金戈铁马,好不热闹。战事之频、战术之多、战场之大,前不见古人。比如,发行大战、有奖大战、促销大战、价格大战、扩版大战、分娩大战(母报办子报)、易帜大战、用纸大战、版式大战乃至字号大战等,令人眼花缭乱。纵观横看这些大战,人们会发现,在战略上是舍本逐末、捡了芝麻扔了西瓜。这就是,它们没有开辟主战场,没有开展质量大战,没有把质量问题放在第一位,给人一种办报人功夫在报外的感觉。人们常说,质量就是生命。这个命题,不仅适用于物质产品,也…  相似文献   
52.
孙焕英 《传媒》2002,(10):22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的某些文人—其中有史家、哲人、写手等等,对毛泽东研究的热度,就一直在沸点上,而且我以为,某些研究步入了一种误区,即三维发掘,立体开拓。 第一维,是毛泽东的美食香烟。毛泽东爱抽什么牌的烟品,喜欢什么样的烟具,他为什么一辈子不用先进的打火机而一直用传统的火柴,等等,成了一些  相似文献   
53.
孙焕英 《今传媒》2010,(5):86-87
针对媒体把依靠老年人养活的子女们称为"啃老族"并加以调侃甚至批判,我曾经写了一篇小文章加以驳斥:国家没有能力按照《宪法》充分保障公民劳动的权利,政府没有能力为高校  相似文献   
54.
孙焕英 《青年记者》2005,(10):63-63
什么是“新闻”?各种新闻学读本上五花八门的定义形象地道出了新闻的本质:常见的事儿不是新闻,不常见的事儿才是新闻。  相似文献   
55.
1990年6月1日,是张学良的九十大寿。祝寿之后,张学良便争取到赴美国探亲的权利。于是,便有了吕正操赴美国探望张学良之秘事。一张学良赴美登机时,吕正操正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1991年4月10日,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又从美国回北京,向吕正操介绍了张学良的近况,并转达张学良的意见: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啃老族”一词频频见于报端。顾名思议,啃老族是指无班可上、无薪可拿、靠老子过活的年轻一族。  相似文献   
57.
如果说历史就像一串糖葫芦,那么,纪年就是那根竹扦。纪年和纪事,时间和空间,构成了历史的一个个坐标段位。纪年有种种。如在西方,以传说的耶稣诞生年为根据做元年推算,在中国称“公元”纪年;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以皇帝的年号为纪年根据,到了中华民国,皇帝没了,纪年就称“中华民国×年”或简称“民国×年”。还有就是“干支”纪年,即将“天干”和“地支”相配,六十年一轮回循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国纪年从此开始顺用“公元”。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那一年,不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年”,而是称为“公元1949年”。  相似文献   
58.
中国办奥运会,引来多少丰富的联想:美术家韩美林联想出五个福娃:经济学家联想到“奥运经济”,作家联想到大奖……广告界也不甘落后,广告业主、广告媒体等也都在奥运上开动脑筋。广告商捕捉商机本无可厚非,但拿神圣的奥运开涮,那就不地道了。  相似文献   
59.
看到这个题目,肯定有人会说:纯粹是拿着“老九”开涮,玩“士”不恭!看官错了!毫毛不是鸿毛,它历来是褒义词。两大款斗富,甲说:“我吐口唾沫能淹死你!”乙说:“我拔根汗毛就比你的腰粗!”你看,这毫毛不就是财富的代名词么?孙悟空是当然的古今中外一号英雄,它最大的本事是什么?一不是抡金箍棒,二不是七十二变,而是第七十三变——毫毛之变。每当老孙不敌之际,他就拔一撮毫毛,吹一下——“变!”得,一群小孙助战,无往而不胜。你再看,这毫毛甚是了得!所以,见了毫毛应该是礼敬三分!  相似文献   
60.
报告文学,辞典皆曰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品种。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个文学品种在中国一出世就不大正常。因为,在中国流传的报告文学的滥觞之作,却不是中国人写的。捷克人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墨西哥的作家爱密斯的《中国──冒险家的乐园》之类,开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 其实,一开始落后也没什么。鲁迅说“拿来主义”,我们把它拿来、走向正常、走向发展也就是了。事实也是如此。从夏衍的《包身工》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出了不少好作品。特别是《哥》文出现以后,掀起了中国的报告文学热,甚至出现了《报告文学》这样专门的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