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亡人逸事     
孙犁 《云南教育》2008,(6):46-46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8年2月25日发布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8年工作要点》。强调2008年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颁布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学指南》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工作。修改颁布《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启动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使用情况的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82.
磨细粉煤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原状粉煤灰在水泥厂化验室小磨中粉磨一定的时间,使粉煤灰的细度和需水量比等品质指标得以改善,并达到国家标准GB1596-9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中规定的二级灰的要求,从而使粉煤灰产品资源化。  相似文献   
83.
灰土桩和灰土垫层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措施.当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时,有时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方面的要求,但隔水、防水问题的解决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将灰土桩和灰土垫层的方法紧密结合一并使用,上述问题则可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84.
吃菜根     
人在幼年,吃惯了什么东西,到老年,还是喜欢吃。这也是一种习性。我在幼年,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是吃蔬菜和野菜长大的。如果说,到了现在,身居高楼,地处繁华,还不忘糠皮野菜,那有些近于矫揉造作;但有些故乡的食物,还是常常想念的,其中包括“甜疙瘩”。  相似文献   
85.
民工     
孙犁 《新读写》2013,(7):45-46
搬到新住宅里,常常遇到所谓民工。他们成群结队,或是三三两两,在我住的楼下走过。其中有不少乡音,他们多是来自河北省。他们有的是建筑业,盖高楼大厦;也有的做临时小工。在旧社会,农民是很少进城市的,他们不是不想进城,是进城找不到活干。只能死守在家里,而家里又没有地种。因此,酿成种种悲剧。这是我在农村时,经常见到的。  相似文献   
86.
导语: 古人曾讲过这样一句话,叫做“时时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即文章”。当一个人真正行走在文字的边缘,当一个人真正想走入文字的世界,身边的一切就都成了他要留意的对象。而这些对象有的是在一定的情形下自己主动冲到我们面前的,有的却是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87.
锁门     
孙犁 《学语文》2004,(11):35-36,62
过去,我几乎没有锁门的习惯。年幼时在家里,总是母亲锁门,放学回来,见门锁着进不去,在门外多玩一会就是了,也不会着急。以后在外求学,用不着锁门;住公寓,自有人代锁。再后,游击山水之间,行踪无定,抬屁股一走了事,从来也没有想过,哪里是自己的家门,当然更不会想到上锁。  相似文献   
88.
报纸的故事     
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断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区,即子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  相似文献   
89.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十岁左右还在村里上小学的时候。我先在西头刘家,借到一部《封神演义》,读完了,又到东头刘家借了这部书。东西头刘家都是以屠宰为业,是一姓一家。刘姓在我们村里是仅次于我们姓的大户,其实也不过七、八家,因为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庄。  相似文献   
90.
采蒲台的苇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倚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