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体育活动与学校"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下滑趋势。学校如何遏制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建立一套科学分析评价、系统指导干预的管理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是本研究试图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根据学生以学习时间和身体活动时间是在校的主要教育活动时间为依据,借鉴现代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的理念和运行机制,提出。以体育活动为主的学校‘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32.
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调查了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健康、心理适应与人格状况,研究表明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他们承受着相对较高的压力,心理适应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3.
孙飙  马继政 《体育科学》2003,23(6):122-126
高水平运动训练常引起心脏形态上和功能上的改变。从临床上看,左室肥大是一种病理表现,它和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猝死、肥大性心肌病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践中合理地区分左室生理性肥大与病理性肥大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超声心动图能够较好地区分这两者,从而有利于对运动心脏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34.
青少年健康及健康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是人一生中相对健康和低死亡率的时期,危害健康的疾病也相对少,同时,也是身体、心理、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其健康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对儿童和青少年损害健康的行为和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研究将与疾病的预防、公共健康服务联系在一起。在生命早期建立的健康行为模式可以维持到成年,不良健康行为将间接影响其以后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影响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同伴、学校、体力活动等。  相似文献   
35.
南京体育学院有其特有的体育人才和体育设施优势,南京体育学院的培训教育应着重在挖掘和整理各种可利用的体育有形、无形资源方面、在加强地区间和国际问的体育培训交流方面、在全面介入全民健身运动的培训工作方面、在创出教练员岗位培训的特色方面以及在建立江苏省的体育咨询中心工作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36.
运动性心肌肥大大鼠心肌蛋白差异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运动性心肌肥大心肌细胞蛋白表达特征.方法 雄性SD大鼠16只,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进行8周游泳训练.应用超声心动图鉴定动物模型,然后提取心肌总蛋白,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建立分辨率高和重复性良好的凝胶图像,质谱(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点,与网络数据库进行匹配,并对鉴定蛋白进行分类.结果 运动性肥大心肌细胞有23个蛋白点表现出显著增加或减少,质谱鉴定,经数据库匹配,获得18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包括与线粒体代谢相关的蛋白,骨架蛋白、信号蛋白、应激和氧化蛋白等.结论 运动诱导心肌这些代谢蛋白和结构蛋白的变化可能影响心脏的代谢、应激反应和信号途径,从而整体上提高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37.
马继政  孙飙 《体育科技》2010,31(2):82-86
蛋白合成和蛋白降解的细胞过程在维持骨骼肌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的降解清除受损蛋白,蛋白合成生成新的蛋白。力量型和非力量型研究表明运动中蛋白合成受到抑制,蛋白降解没有改变。抑制蛋白合成原因可能与mRNA翻译的起始和延长的步骤有关,涉及到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和真核延长因子2磷酸化。充分认识这些过程的变化机制有利于为增加骨骼肌质量,提供新的干预、治疗和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分析某高校201名女教职工骨密度的测试结果,被测试者通过测试结果及时调整身体状态,避免出现严重的骨健康问题,从而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同时通过此研究结果希望能引起各高校女教职工对自身骨健康的重视。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201名女教职工进行无创生理机能综合测试,选取生理机能(骨密度)分析报告单的指标,用SPSS17.0统计数据,分析高校女教职工骨质疏松的现状。结果高校女教职工骨密度状况越来越严峻,在高龄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率越来越高,发生骨折的风险也逐步升高。因此,建议高校女教职工应从当下开始,除了注重饮食调节外,最重要的是通过运动方式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为自己今后的健康生活投一份安全可靠的"保险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通过阻断肱动脉血流引起的单纯性缺血训练和通过阻断肱动脉血流的同时伴有的小强度负荷运动的缺血性训练对人体骨骼肌性能的影响。方法:将24名健康男性(20.78岁±1.63岁)随机分为:1)单纯缺血组(EN),袖带加压阻断肱动脉血流;2)抗阻训练组(ER),一侧上肢进行20%RM的屈肘举哑铃训练;3)抗阻缺血训练组(ET),袖带加压阻断肱动脉血流,同时进行20%RM的上肢屈肘举哑铃训练。4周后各组运动时间、表面肌电图(SEMG)、核磁共振(MRI)对骨骼肌耐力、肌力、肌肉的大小进行评定。结果:1)运动持续时间与4周前相比3组均有显著性延长(P<0.05);2)SEMG结果显示3组在4周后均有显著性改变,且ET组变化优于EN和ER组(P<0.05);3)4周后最大肌力ET组增加4.68%,ER组增加2.01%,而EN组只增加0.67%;4)MRI检测肱二头肌的横截面积,4周后ET组增加了3.25%;5)4周后相对肌力各组均有增加,ET组明显改变(P<0.05),与EN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单纯的缺血训练、小强度抗阻训练以及小强度抗阻的缺血训练均会提高骨骼肌的短时间耐力,且后者优于前两者;2)抗阻的缺血训练组对于提高骨骼肌肌力更显著。  相似文献   
40.
大学生应激应对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学生的应激应对方式和体质健康进行实证性调查与分析,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应激应对水平较高,有34.7%的大学生一直“对可能有压力的事件或情景早做准备”,只有3.5%的大学生从未早做准备;有49.9%的大学生一直“寻求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只有3.9%的大学生从未“寻求亲密的人释放感情和给予帮助”;大学生的应激应对方式与体质健康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