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
正2014年6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再版了覃信刚的专著《媒介融合、台网互动解析》一书,该书延续了2013年作者出版的《类型化电台研究》的课题——系统梳理全球广播媒介融合的基本原理和最新案例,这两本书是目前广播研究领域难得一见的有关媒介融合的系统专论。其研究价值在于,以国际  相似文献   
62.
孟伟 《中国广播》2014,(3):8-11
本文从广播内容传播创新的角度,讨论广播当前和未来的传播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广播重塑权威性,特别是在新闻类节目的开发上,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梳理广播新闻信息的高品质标准;娱乐类产品的开发是市场争夺的焦点,广播遵循声音传播的特性,把短期的娱乐创新节目与长效的经典作品培育相结合;放眼未来把广播平台的商业化动员功能与服务粉丝和做好公益活动并举;广播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需要渗透到节目的制作理念以及节目与听众的深层互动中。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柳如是词《咏寒柳》的具体内容,依据词作的写作时间,作者的人生际遇、思想精神方面的变化,以及与陈子龙交往的具体考证,探讨了词作中“待约个梅魂”之“梅魂”所指,认为“梅魂”之所指为陈子龙,词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及对现实的反抗.  相似文献   
64.
《骈体文钞》是清代著名骈文选本,编选者李兆洛针对具体文章发表评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文章评语。本文联系李兆洛反对古文独尊,主张融通骈散的编纂宗旨,认为李兆洛的评语体现了他注重特征与规范的文体学观念,为骈文文风树立了古朴醇雅的审美理想,为骈文语言标示了丰腴华美的审美标准;在整体把握这些评语的基础上,归纳并分析了李兆洛常用的推源溯流、比较、知人论世等文学批评方法,认为这些批评方法的运用,深化了李兆洛的文章学理论。  相似文献   
65.
孟伟 《大观周刊》2013,(9):19-19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和部署,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全国各级检察及关中正如火如荼地广泛开展,但其遭遇到的“上热下冷”的现象暴露出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普遍问题。检察机关有必要考察执法规范化建设实践现状并深入探讨执法不规范的深层次根源,要达成现阶段必须在“人”和“制度”两方面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现实路径。从而实现“让”检察人员规范化到内化于心地检察人员“要”规范化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6.
唐梅  孟伟  王玮 《科教文汇》2011,(36):203-204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本文介绍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7.
《明文案》、《明文海》和《明文授读》是黄宗羲入清以后花费巨大精力编纂的三部文章选本,其目的是以选本的方式保存明代的历史与文化。本文对这三部选本的编纂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选本序言、评语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对黄宗羲的明文批评进行了论析,指出以理为主、情理兼顾是黄宗羲评论明文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68.
如何做好策划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9.
孟伟  声音 《山东档案》2004,(6):8-10
所谓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是指违反档案法的规定,擅自出卖、转让国家所有的档案,情节严重的行为.本文拟就有关该罪的几个问题求教于档案同仁.   ……  相似文献   
70.
2014年是我国传统广播深入探索媒体融合的一年。从媒体形态转型、产业模式转型,到管理体制和机制转型,以至互联网思维的转型都迈出了一大步。从有效覆盖到有效到达、从公益服务到公共服务的拓展、从农村广播服务的创新到政治报道的新媒体化,传统广播坚守社会价值和音频传播的优势,虽有彷徨和困惑,但勇于进行基于新技术未来发展的前沿性探索,彰显了移动互联时代广播独有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