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近年来,报纸的头条成了众多通讯员追求的目标。有些通讯员一说稿子,开口闭口便是“上头条”。有些通讯员甚至到报社蹲下来等头条、争头条。头条,当然都是分量较重的稿件,但哪个稿子上头条,那要根据当前的宣传重点,看稿件本身抓的问题准不准,稿件提供的材料是否充实、写作上有无特色,有时,还要看当天有无中央、军委领导的重要活动和其他党和国家的大事,等等。一句话,具体哪篇稿件上头条,那是报社的事。而作为通讯员,为了让编辑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稿件,向报社说明稿件以外的情况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该说的都说清楚之后,还一…  相似文献   
12.
三个泉一个“边防兵”的体验与感动兰州军区政治部人民军队报社宋亚田我是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的编辑。1996年冬天,应军委的号召,根据军区的安排,我到中蒙边境北塔山下的边防某团三个泉边防连当了一个月兵。一个月边防兵的生活,感受最深的就是:边防是新闻的富...  相似文献   
13.
西北边防与9个国家接壤,有近7000公里的陆地边防线,是祖国的西北门户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对国家的整体安全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人民军队》报按照“确保西北安全,确保边防稳定”的要求,紧贴边防部队的使命任务和边防工作实际,大力宣扬边防官兵扎根边关、卫国戍边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为基层官兵服务,是我们军区军兵种报纸坚定不移的办报方针。眼下,军区报纸虽然版面都变“大”了,但“小”的本质没有变。“面向基层,以战士为主要对象”,是总政为军区军兵种报纸规定的办报方针,既体现了军队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报宗旨,也体现了加强部队基层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来稿少、质量差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报社。这个现实影响编辑工作。但是,面对同样的现实,有的编辑就没有出现“等米下锅”的窘境,编发的稿子质量普遍比较高;有的编辑则是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编发的不少稿件真是目不忍睹。一些编辑学习抓得很紧,工作也很认真,但就是发现不了线索,抓不住苗头,对解决来稿少、质量差的问题没什么招数,主要原因是不敏感。怎么办呢?综合一些同仁的工作体会,我认为具体需要在4个环节上下些功夫。看文件要敏感一些同志文件也看,但看过了也就终结了,既不抄,也不记…  相似文献   
16.
一位新闻干事说起成功之道,他告诉我:“我是非头条不写,自己认为是头条的稿件才动手。”他还对我说:“就这样,有的从头条掉了下来,有的从一版跑到了二版,也有的干脆没有上报。” 听了这位朋友的话,我想起了打靶。打靶,一般是死盯靶心“十环”的,噼哩啪啦枪声一停,除个别穿心而过外,不少就掉到了七环八环上,有的干脆就连影子也没有了。 细细琢磨打靶和投稿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特点要鲜明     
我跟“老报道”们写稿件,发现他们都有一个职业习惯就是抓特点、写特点。这大概也是他们的稿件源源上报的一个诀窍。一大片绿草中的一棵草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这片绿草中冒出了一朵红艳艳的鲜花,就令人心驰神往。原因就在于鲜花和草的对比中显示出了鲜明特点。写稿的道理也一样,例如,一个战士犯了错误,班长程小强从排告到营里,按  相似文献   
18.
少写多想     
开始当报道员,新闻干事经常叮嘱:少写多想。这句话十多年时间记忆犹新,就是因为它对我学习新闻采写帮助很大。看一些基层通讯员采写的稿件,不流畅不顺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思想杂乱,主题不集中,到后来连自己都搞不消要说明什么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想的功夫下得不够,想的火候不到。掌握一点材料,本质没有吃透,脉络没有理清就信马由缰地想到哪写到哪,致使稿件漏洞百出,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19.
我将会中蒙边境的某边防团采访的消息,让新疆哈密军分区宣传科的驾驶员兼放映员又是摄影爱好者的主官蔡增乐知道了,他曲里拐弯给自己的领导和我做工作,想到边防采访。分区政治部领导征求我的意见,我一想是位上官,不是干部,坐在一起采访不会给边防官兵心理上增加多少负担,车又能坐得下,我说:“走。”在三岔口边防连,我俩住一套房子,我在里他在外,晚上经常聊天。他给我介绍,他当兵好几年了,发的津贴全买了照相器材,现在光机子就有四部搞档的一部花了一万多。现在苦恼的是采访机会太少。在老爷庙边防连,晚上八点开饭,我们走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