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3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语文课程标准>的公布,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行。把我们带进了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改革,如何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凸现阅读教学的个性美,如何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如何处理好传统和改革的关系等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一、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反思以习得一种语言为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还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  相似文献   
32.
最近,台湾的历史课程与教材都开始做一些变动与调整,这是整个学校课程调整中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是旧制度已实施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非但各种缺点越来越明显,而且也不能和当今的社会需求相配合,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课程调整的大概情形是:在国民中学阶段,相当于大陆的初中阶段,把原来的前三册本国史,后两册外国史改为第一册台湾史,第二、三册本国史,第四、五册外国史,重点是加强乡土历史的教学。这方面的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忽视,需要加强。高中阶段将原来在前两年的历史必修课从三册本国史,一册世界近代现代史,  相似文献   
33.
面对日趋衰落的清王朝,作为中国晚清一位有胆识的思想家、外交家,郭嵩焘审时度势,提出"通其情、达其理"的主和外交思想,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其理性与自主的外交智慧与风范,与美国著名史学家柯文教授的"中国中心论"不谋而舍.文章从"中国中心论"的近现代研究范式角度出发,以郭嵩焘的外交思想评析为中心,旨在发掘中国晚清外交思想中可飨后世的闪光之处.  相似文献   
34.
随着服装产业逐步升级,这对中职服装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中职服装专业课程需积极创新教学策略。通过将一体化教学模式合理地应用到中职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理论内容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最大限度提升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35.
秋日的余辉淡淡地洒在街道上,将我的影子拉得又长又大。我背着大大的书包,缓缓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书包很沉,虽然里面只装了几张轻轻薄薄的试卷。那些试卷真是太沉了。我的肩膀被紧紧地勒着,勒得生疼。我看了看天空。天空蓝蓝的,还有几朵可怜的小白云。如果有飞碟出没,那该多好啊。我暗想,  相似文献   
36.
谈到曹丕,就会想到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这位哥哥,对于同母的弟弟曹植,一点手足之。隋都不顾,弟弟只有借着吟诗,来表达心中的愤慨了。我们不管这首诗是不是文本上的原件,也不论兄弟阋墙的背后是否反映激烈的政治斗争,我们只想问问:为什么这首诗流传得如此广泛,只要谈到曹丕,就会想到它?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要知道曹丕是怎样一个人,他当政之时,表现如何?  相似文献   
37.
学生读历史,最实际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讲到考试,就会联想到科举,想到这个起于隋代,盛于唐代以降,废于清朝末年,却多少还影响到今天的制度。这个制度,虽说起于隋代,却不是隋代哪位人物制定,而是有其渊源。就像任何重要的制度,都有其渊源所自,都不是突然出现的。我们看到,南北朝时取用孝廉和秀才的办法,大致上是孝廉主要试经,秀才主要对策,都是要经过“考试”。然而,这种经由考试选任官员的办法,起源更早,东汉时左雄建议“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就是最有名的例子,凡是谈到考试的论著,几乎没有不提及此事的。  相似文献   
38.
小组活动是婴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混龄分组和同龄分组各有利弊.对0~3岁婴幼儿来说,灵活而适度宽泛的跨龄分组更合适.师生比、小组规模、活动室面积等同样会影响小组活动的效果.教师要研究各个因素,努力提高小组活动质量,促进0~3岁婴幼儿发展.  相似文献   
39.
本文提出了高职教师的“双师度”概念,根据高职课程的性质与内容将课程的理论和技能各分成四个级别,高职教师按照其承担的课程分成了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教师需要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各不相同。“双师度”内涵的应用将为我国“双师型”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40.
一堂历史课,我们要求全班学生都能参与,都能投入课程的进行,应该并不过分。问题是怎么做,才能做得到呢?讲到全班学生都参与,我们立即会想到“角色扮演”,让全班学生都分配工作,每人都负责某项任务;像是某几位代表甲,某几位代表乙,其他的代表丙,或丁,或戊等等。一堂课下来,每位学生都参与了“历史”的演出,都兴高采烈,回味无穷。很好,这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但每一堂历史课都能这样上吗?显然不无疑虑。我们不妨设想另~情景,一位老师把历史讲得无比动人。全班学生无不全神贯注,听得如醉如痴。请问:这难道不是“全班参与”的一堂课吗?再问:每一堂历史课为什么不能都是这样上呢?我的意思是,历史课的全班参与,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都能投入的学习过程,不只是搞搞活动,也不是尝试一些新鲜事物而已。当然,我还想说的是,不是旧的教学法都不好.更不是任何新的教学法都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