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民办学校破产退出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相关法律对于民办学校破产退出问题规定得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产生诸多的问题。对于民办学校因资不抵债而被中止办学的,应属于破产清算,具有破产能力。破产程序的申请主体一是民办学校,二是一定范围内的债权人。破产财产的分配清偿顺序应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剩余财产应视资产来源方式分别做出规定。民办学校不宜适用重整与和解程序。破产学校要保护学生的学业权和财产权。  相似文献   
22.
在一定争件下允许和鼓励民办高校产权合理流动,不仅符合资本本身的逐利特性,也是优化组织体资本机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民办高校产权流动不同于一般企业的产权流动,要始终坚持维护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度法制化原则。民办高校的产权流动主要涉及举办者产权流动和民办高校的产权流动。当前,影响民办高校产权流动的主要障碍在于产权体系残缺,产权流动不完整;产权界定不清晰,交易成本较高;产权流动不规范,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要明晰举办者与民办高校的产权界定,建立完整的教育产权流动体系,依法规范资产评估程序,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产权交易市场,并积极完善民办高校产权流动的相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3.
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民办学校合并对债权人利益影响甚巨。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基本法理在于它体现了民商法上的公平原则,是维护交易安全的法律价值需要,是利害关系人理论的体现。民办高校合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主要包括债权人的知情权、异议权以及损害赔偿请求权。这些权利可以通过法律的一般性保护和契约性保护来实现。  相似文献   
24.
对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法律性质的探讨,无论是学界还是立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解决民办学校产权清晰问题.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应是法人所有权.这不仅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也对民办学校相关问题的解决非常必要.同时,鉴于民办学校的公益性特征,其法人所有权应是一种受限制的法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液压与气压传动"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实施方法,提出了线上与线下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仿真与实操结合的"四位一体,虚实结合"的混合式在线开放教学方法。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给出教学活动的具体设计内容,包括交互式视频设计、异步讨论主题设计、课程答疑库设计、作业的设计和在线测试题库设计。  相似文献   
26.
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环境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当前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匮乏,使得弱势群体很难得到应有的补偿.为了实现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我们应加强公民教育,提高社会全体的公民意识;发展公民参与,拓宽社会成员民主参与的途径;建设公民文化新氛围,促成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7.
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竞技,同时还是重要的文化盛会。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时,希腊政府首次提出“文化奥运”的概念,旨在用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来传达和复兴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人们对希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认识,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尊重与了解。  相似文献   
28.
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14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持发布《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从这份报告可以清楚地看到2004年我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发展状况与发展特点。特点一,互联网信息资源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域名数为1852300个,与2003年同期相比增长56%。网站数为668900个,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3%。网页总字节数增长最快,上年同期  相似文献   
29.
元代关汉卿的公案剧《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是一部现实主义悲剧,它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法治的腐败和社会现实的黑暗。这部杂剧以王母一家的悲剧命运走向为主线,演绎了母子之间的亲情与兄弟之间的孝悌之义,宣扬了儒家的礼教文化。该剧也充分表现了元代社会,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广泛存在的法、礼、情的深刻矛盾冲突,以及“有法不依”“礼在法上”“情止乎礼”的普遍现象。关汉卿通过“梦境”的设置,为悲剧冲突找到了超越与弥合的转机,最终给普通人以生的希望,展示了高超的悲剧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