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张慧琴 《科教文汇》2010,(12):71-71,75
根据多年从事建筑专业理论课教学积累的经验,研究了激活专业理论课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发现可以从课前备学生、采用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联系实际举例子、开展课堂竞赛和巧设课堂提问六个方面来让建筑专业理论课的课堂"活"起来,实践表明这些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秋季,山西省569所普通高中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实验,迄今已是改革实施的第三年.新课程无论从目标、管理、教学、结构、内容、评价等诸方面都是全新的理念,我们从"行知"的教育理念出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对56例肝癌病人74个病灶行彩超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内。结果:74个病灶完全缓解29个,部分缓解32个,无变化12个,进展1个。总有效率为82%。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肝癌创伤小,疗效肯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以及多例个案研究的综合方法,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及解决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有助于促使学生打破沉默、构建有效的课堂参与模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在研究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把握青年教师成长轨迹的基础上,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系列的问题,探讨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典籍作品《红楼梦》中“荷包”及其别称“香袋”和“香囊”的英译为例,剖析特色文化词汇在译文中的体现,探索解释式、替代式和淡化式的代偿翻译策略,得出的结论是:译者应基于语境,遵循文化协调原则,注重体现文化内涵,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文化“保真”.  相似文献   
17.
孙媛  张慧琴  赵巧珍 《科教文汇》2008,(32):246-247
本文以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三美”论为指导,从“形”、“音”和“意”三个方面来赏析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小令《卜算子》及它的两个英译本,并对其两个英译本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从而证明,只有再现原诗意美、音美和形美的译文,才能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8.
北京残奥会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世人带来无比的惊喜和感动.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恢宏气象不同,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主题更关注"人".它是对生命意义、生命的超越、融合、共享的艺术展现,凸显出生命与人性之美、体育之美的融合,体现着残疾人对生命的渴望和人类对生命的关爱.人类只有关注生命,才能体悟生命的真谛,整个社会才会更显出人性的温暖.  相似文献   
19.
大众对网络文学的认识,主要有网络工具、时尚阅读、网络垃圾、网络艺术等五种观点,认为网络文学具有表达通俗化、写作自由化、作品畅销化等特点.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相关部门明确指出要推动设立"网络文学精品工程".网络文学未来要沿着精品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自身文学性,有鲜明的政策导向和健全的文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逐步深入,关于以英文写作为主的优秀双语作家,林语堂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但是在林语堂文化价值日益得到肯定的今天,关于林语堂英文著作汉译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尤其是《生活的艺术》的相关研究,更是鲜见。文章试图尝试从研究的必要性与研究的角度剖析林氏《生活的艺术》的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