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9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学生是特殊又非常重要的消费群体,校园和谐消费模式对于整个社会乃至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对大学生和谐消费模式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和谐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42.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加德和鲍尔曾经指出:兴趣是一个含有许多因素的非分析性术语,但通常它是指材料的强化性质,或是指儿童认识到学习教材对于达到不同课程分数的某种可清楚认识到的目标来说,有其明确的工具性价值。这里,希尔加德和鲍尔所说的兴趣,其第一层含义是指“直接兴趣”,第二层含义则是指“间接兴趣”。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具体的认识,关键是培养其中的“间接兴趣”,但“间接兴趣”的培养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够完成的,而是必须通过某种手段让…  相似文献   
43.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情感、兴趣、意志等.情感、兴趣是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意志是克服学习困难的重要品质.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他凭着那永无止境的好奇心,登上了科学发明的高峰;陈景润也正是痴迷于数学才摘下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相似文献   
4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上语文课,喜欢将趣味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趣味中习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这大概叫寓学于乐吧。我讲“双关”,大致过程如下———先出一道数学题:张三托李四带点钱给远方的妻子。李四将50元钱给了张妻。顺便交给张妻一封信。张妻打开信一看,加思索,便说:“李大哥,钱不对吧?”原来张妻看的一封信,没有文字,是一幅图。图上着一棵树,树上有八只八哥,四只斑鸠。看了这一幅图,你算出了钱数吗?这就是我出的一道数学题。我上的明明是语文课,可我先出了一道数学题。这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吸过来,一个个张…  相似文献   
45.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写出了一种非常真挚与至诚的爱.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细致的刻画,集中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文中,作者对父亲语言的描写惜墨如金,只有四句话,但寥寥数语却取得绿叶衬红花的效果,使"背影"更鲜明,这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46.
有没有想过,当有一天耕地变得越来越少,或者干脆消失了的时候,你吃的蔬菜、水果,甚至面条、米饭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47.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经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教育也逐步引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教育改革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教育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青少年学生是网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部分青少年的思想和意志还没有发展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络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网络的开放性虽然为青少年学生获取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网络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以及网络上传播的众多不良信息,也给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带来极大的冲击,使一些青少年失去正确的方向。可以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正经受着网络的考验,它冲击着传统思  相似文献   
48.
一位中学生说:“中学生的作文是否都需要老师改呢?我认为:不必。我认为,老师给学生批作文,最好对文章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权衡、推敲、修改。老师采取答疑解难式。错别字或文字不通处,可划一红杠,让学生自己去改正。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智力,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番话是很有道理的。几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班里进行了作文评改试验,收到较显著的效果。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49.
〔忠介〕这是崇祯皇帝给周顺昌(《五人墓碑记》中人物之一)死后的谥号。一个“介”字,表明周顺昌耿介不阿的个性特点。他一身正气,不畏强暴,面对阉党爪牙,他张目叱之,“至京下诏狱”,虽遭“拷打倍酷,身无完肤”,可仍“骂不绝口,无一语哀气。”阉党许显纯“椎落其牙,自起问曰:‘复能骂魏上公否’?顺昌噀血唾其  相似文献   
50.
《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多注释为“民风”,认为是避李世民之讳。其实,柳文中用“民”用“世”比比皆是。如:“观民风”(《永州铁炉步志》)、“凡民之食于土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