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据说,央视<新闻联播>将于明年引入评论员制度.央视<新闻联播>明年将推出评论员,这一预告是在央视广告招标预热会上由一个中层领导披露的,混在其他新闻信息里,一点也不高调.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关注央视评论员的消息,获知甚少.我对预产期定于2012年的<新闻联播>评论员,只能报以期待与想象了.  相似文献   
92.
“窃听门”背后的媒介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是解读英美国家媒介政治的典型案例。随着西方民主政治对媒体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民主被异化为媒主。默多克新闻集团与政治利益集团交往几十年,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彼此渗透,盘根错节。不良政客与贪婪小报为了各自利益,从对立走向合谋,联手出卖公众利益。这次窃听门事件爆发,对公众、政界以及媒体应是一次深刻的警省。  相似文献   
93.
中国新闻话语语法之变,不是新闻媒体单边主义行动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从政治与媒体关系结构的改变上下工夫。话语是用来交往的,人与人之间借助话语得以交流。新闻话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话语。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更多是建立在新闻话语之上的。自从有了专业化的媒体组织,人们就把自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以宁波PX事件为例,在风险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视野下,探究媒介在环境风险语境下的风险感知与风险沟通问题.本文发现,大众媒介对于环境敏感期的风险感知,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这与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假设不同: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PX项目的风险感知甚为敏感,且有放大感知取向;而传统媒体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环境风险的感知表现出复杂、矛盾的特征.公众对政府启动PX项目持有戒意,对政府的承诺表示怀疑,对政府的粗暴干预表现激烈的情绪.风险的化解端赖于风险沟通,而平等双向的沟通则是化解风险的前提.在中国风险场域中,媒介介于风险管理者和公众之间,扮演风险沟通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5.
极端事件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目标.这一点也不奇怪.媒体对世界的观照是选择性的,他们不可能将其关注的目光均匀分布在周遭世界上,必然是有所选择、有所忽略;媒体关注什么,会存在“选择性失明”,有洞见,也有盲点.  相似文献   
96.
身处一线的从业者对于水多深火多热的把握也许会更到位一些,相信他们的实践智慧,也许比不知深浅的盲目折腾更靠谱. 前不久我到台湾访问,有机会走访了一些台湾媒体,与台湾媒体同行作了多个回合的业务探讨,双方对话的焦点是媒体转型问题.无论是传统媒体人,还是已转场到新媒体的传统媒体人,都把媒体转型作为眼下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相似文献   
97.
张涛甫 《青年记者》2016,(7):100-100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引起了很多观察者的强烈关注和深度解读,主流媒体也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激起很大的舆论冲击波。  相似文献   
98.
俗话说:“常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新旧媒体的冰火两重天,已成为无法逆转的现实.有消息披露:2015年岁末,知名都市报《华商报》解散深度报道部.在纸媒寒冬之日,听闻这个冰冷的消息,我们似乎已没有什么感觉了.深度报道部解散,《华商报》不是第一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今年5月末,《京华时报》深度部散伙,这之前,我们还听闻《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被撤销.眼下,这丝毫没有止跌的趋势,反而有断崖式坠落的势头,如今能保住深度报道部的传统媒体不多了,而且,即便那些留守者,也过得十分艰难.从目前传统媒体下行的趋势来看,我们真的担心,深度报道部会从传统媒体中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99.
无视舆论关切和现场媒体记者的强烈诉求,是巨大的策略漏洞. 今年全国“两会”一如既往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里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很多媒体都派出精干的记者队伍扑上“两会”现场,“两会”现场成了新闻媒体的赛场,各路媒体记者各显神通,竞争异常激烈.但是,并不是每家媒体都有均等的机会,有的媒体近水楼台,有的媒体的则山高水长.为了不虚此行,不少媒体记者拼了,甚至用上“美人计”,用美女记者“诱敌深入”,可谓用心良苦.新闻信源稀缺,僧多粥少,稍有一点新闻资源,媒体记者就会扎堆上去抢食,一些媒体人“吃相”难看,影响观感.这固然与媒体人的职业素养有关,但实在是生存压力太大,一些媒体记者顾不上举止斯文、端庄了.  相似文献   
100.
把种子理下     
作为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我每年迎来送往,见证一茬又一茬学生的成长和离散.到了毕业季,看着我们的毕业生像小鸟一样离巢而去,怀揣着纯真的梦想奔向天南地北,心中有欣慰,也有缕缕的感伤和不舍. 如今,新闻学院的学生就业方向多元,甚至去了跟新闻传播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领域.我们曾笑话,哲学专业是就业最不对口的专业,而今,似乎也轮到了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