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2篇
科学研究   20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创新教育时代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力、丰富的联想力、发散性思考力等。新时代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02.
以2种矮丛蓝莓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的诱导和成苗的研究.筛选出最佳的灭菌方式为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30 s+质量分数为0.1%的HgCl28 min;在WPM培养基中附加不同种类、浓度的激素,研究腋芽萌发、生长、增殖的情况.结果表明:6-BA对芽生长有促进作用;6-BA与ZT同时使用,可提高芽的增殖系数;在1/2 MS+IBA培养基中添加AC时,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3.
张淑华 《考试周刊》2010,(42):110-111
新课程标准提出中学英语课程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要多设计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本文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怎样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4.
用从头计算的方法计算了顺式结构的乙烯醇分子(syn-CH2CHOH)的异构化反应过程的势能面特性和反应物、生成物及过渡态的几何特性等,计算的能垒高度证实了已有的文献报道.同时还发现syn-CH2CHOH分子仅需越过势垒高度为4.6 kcal/mol的过渡态(TS1)便生成anti-CH2CHOH,越过势垒高度为56.5 kcal/mol的过渡态(TS2)生成CH3CHO,越过势垒高度为68.2 kcal/mol的过渡态(TS31)生成CH3CHO.  相似文献   
105.
教育网瘾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普通学校对网瘾少年的说服教育、处分教育两种方式很难使网瘾学生转变。戒除网瘾学校的教育又极易复原。自然+特殊的矫治模式是系统教育、转变网瘾学生的不良行为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6.
只有多朗读、背诵,才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 文章的语言,既是认知的符号,亦是情感的符号。笔者就几年来的尝试,谈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7.
108.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作文教学 ,从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课前准备等多方面 ,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总结如下 :1 教师利用网络功能进行作文情境的创设。教育成效的大小 ,往往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上课时采用声音、图像、文字多种媒体集于一身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感官 ,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场景氛围 ,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真实的生活空间里 ,得到深切的情感。2 学生利用网络功能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及自学能力 ,因此 ,课前让学生分组讨论写动物的…  相似文献   
10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历史,做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我认为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性质的研究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0.
隐性采访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因为它特殊的采访方式———记者为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采访意图有意地隐藏起来,而遭人议论,是非难判。但一旦产生,它就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并发生着作用,具有了存在的合理性。其采访的过程是隐秘的,但其最终的作品往往要展示给公众。总而言之,作为一种新闻现象,它广泛存在,并且有蔓延发展之势。因为隐性采访手段的秘而不宣,常使它能得到显性采访无法得到的采访对象毫无防范和乔装的呈原生状态的真实资料,因而最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特征。又因为是在被采访人毫不设防下真实再现,所以其内容往往具有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