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有机泡沫保温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主要概述了有机保温材料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聚氨酯泡沫材料、聚苯乙烯泡沫材料、酚醛泡沫材料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2.
张秀 《新疆教育》2012,(7):73-74
目前,德育工作遇到了难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很不协调,社会上各种黄色书刊、言情凶杀以及多媒体公开半公开地流传开来,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四有”新人,天降大任于教师,如何消除不利因素?本文重点从拓宽德育渠道,重视心理教育为载体,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去创新思路,以德攻心去跃出德育所遇到的困境。  相似文献   
83.
勾丹  张秀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1):143-144,146
文章对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微博应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微博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4.
陶行知先生是我们祟敬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最初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务长,又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发表了很多改进当时中国教育的主张。为实现创造中国新教育的理想,他创办了南京市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学校),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等具有改革意义的口号。国民党连这样一点进步思想也感到害怕,对他明令通缉。他逃到上海,先后创办了上海工学团、  相似文献   
85.
朦胧中,从车上走下一个挎着行李包的熟悉身影……忽然一阵铃声把我唤醒,我睁开迷蒙的眼睛,相思的泪水再次酝酿了我的美梦,让我再次想起远在他乡的母亲,母亲,您好吗?您的工作顺心吗?  相似文献   
86.
题词     
任决急?︸山火与遣,诊苏昨幻冬码弘协抖学知镶孩认,移又试位勺从丈叹、般种·义叫尚愁夕冰儿妈为。、!抓秘 人事嗡各考万会奋务干扮犯扁看之伟未,"£伙命刃人有肴.再,手妥是触环.冷决菜︸产小匕灰纸今年命戈毒率必乃言吞今. 以取奸节曹定人人汁象肠妙,抓人长竹州寻履朱折妙梦乡  相似文献   
87.
随着社会正义呼声的高涨,以美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沃尔泽和英国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为代表的多元正义理论迅速发展,在社会正义理论中独树一帜.沃尔泽和米勒在多元主义正义观的立论背景、理论基础、应用原则、研究范畴等方面既有共同之处,有存在一些不同见解.我们可以将沃尔泽的多元正义思想归结为"社会类型多元正义说",将米勒的正义思想界定为"社会情境多元正义说".  相似文献   
88.
论海外华侨华人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 ,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变迁 ,在完成从“过客型”到“定居型”的转变后 ,因应政治身份的变化 ,在文化上也逐渐融入所在国社会。笔者认为海外华人的认同 ,主要是文化认同 ,目前还处在一个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是融合与冲突并行 ,同时在全球化时代 ,存在加速认同与冲突的二律背反的现象 ,即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有强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 ,这一趋势则有可能导致潜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89.
张秀占 《中学理科》2007,(12):63-63
游标卡尺是高中物理实验的基本测量仪器,高一物理课本把它安排为第一个学生实验,足见其重要.不仅在其他实验中多次作为测量工具使用,高考、会考实验题也多次涉及.各种信息反馈发现,学生对该仪器掌握不够,尤其仪器读数问题更多,普遍读数慢,差错多.究其原因,平常接触过少,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0.
张秀 《快乐阅读》2011,(4):30-32
新课程的高中历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习——反思——再学习"和"实践——反思——再实践"是教师培养其反思能力的基本途径。教学反思是一种具有指向性的行为。反思哪些方面和具体如何反思也是高中历史教师培养教学反思能力需要关注的事项。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艰辛的,是要遵循其内在特点并需要付出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