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21.
一、余秋雨研究何以苍白和尴尬 90年代以来,余秋雨先生一直是备受学界内外广泛关注的“文化名人”。有趣的是,人们的这种“文化关注”几乎都是冲着他那些持续畅销的“文化散文”而来的。无论是清赏把玩,还是研究评说;无论是赞美,还是嘲讽,也几乎都是把他的“文化散文”作为咀嚼或解剖的唯一对象。如果说,这种把玩或研究仅仅停留在散文艺术方面,即其思想蕴涵、审美趣味、文体风格等,似乎还说得过去;然而,现在许多研究者显然不满足于这种小打小闹,而试图通过这些“文化散文”,同时从深度和广度来审视和检讨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及其人格构成上的窘迫和缺陷,尤其是从余先生的“文化苦旅”中去发现和追索他本人作为一个“拷向者”的灵魂奥秘,恐怕就有点尴尬,甚至显得有点荒唐了。这里的意思是说,当余秋雨作为我们今天需要着重研究的一个“学者型作家”,特别是作为一个试图重新找回知识分子的道德信念和人格力量的文化忧思者,仅着眼于对其“文化散文”的研究,而不对其从事学术和艺术写作的全部文字进行全面的探究,不仅显得浮浅,而且还显得苍白和盲目。  相似文献   
22.
莫怀戚80年代以启蒙斗士姿态开始纯文学创作。进入 90年代,他“看破”文学 的“神圣”,从“纯文学作家”蜕变为“大众情人”。他是反复周旋于“纯文学”和“俗文学”之间的机 会主义者,既欢乐着又痛苦着,既成功着又失败着。他对纯文学和俗文学都同时报以深深的感 激。  相似文献   
23.
一般在论及文艺与道德间的交互作用,即“文以载道”(这里的“道”,仅以它所包含的多种观念因素中的伦理学意义而言),“道以文传”,以及道德对文艺社会价值的影响,文艺影响社会道德风尚的问题时,人们普遍乐于接受在常态心理和理性因素制约统驭下的文艺与道德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而往往忽视了文艺作为多种价值和多重意识、情感复合的美感载体所蕴含的审美特质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审美情感形式中所饱含的大量的变态心理和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无意识等)。这正是为什么我们在论及这二者的交互作用时,往往显得简单局促,在讲通…  相似文献   
24.
抗战时期中国十分重视建立切实高效的对外宣传机构,一方面可以向全世界及时报道中国战场的战况,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加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及时调整政略和战略方向,以利于取得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官方直接领导的国际宣传处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的第七处,  相似文献   
25.
一、对“防区时代“重庆县区小报的客观评价 重庆地方新闻事业在战前的繁荣。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为适应“防区时代”的政略需要,由工商界打头,知识界参加,继而引发社会各界积极办报;二是为服务地方自治,特别是地方资讯和文教发展需要,各县区政府联合本地工商界和知识界知名人士,共同参与办报。从二十年代中期到抗战军兴之前,重庆地方报业的繁盛局面,相当大的程度,是离不开各县区报刊的积极参与的。  相似文献   
26.
《西南日报》的前身是始创于1935年2月的《枳江日报》,当时该报拟定的编辑方针即为:“东北沦陷,河山破碎,抗日救亡,还我河山”这四句铿然作响的誓词。这个编辑方针后来被承续了下来,成为了抗战初期《西南日报》重要的办报理念和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27.
单纯的画面其含义往往是游移和模糊的,往往客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电视新闻还必须借助文字和语言才能达到其准确和清晰,最终完成叙事的功能.只有在这时,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突显了出来.由于写作的介入,画面多义性得到了准确的解释和清晰的界定,受众才能通过文字和语言对电视画面中提供的新闻真实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判断,并随之进入意味深长的思考.  相似文献   
28.
农村小学作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革新难题。如果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农村资源的挖掘利用,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展现新农村的新人新事新貌,能够让农村小学作文焕发别样的生机。本文旨在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挖掘利用新农村资源为实际出发点,着力探讨农村小学写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