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否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升华学生的人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是关系到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从知识资本指数评估地区创新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知识资本密切相关的四个维度,分析了各地区创新表现.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及上海地区在所有四个维度上均表现出绝对的优势,贵州、云南及新疆地区创新能力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创新能力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总体上中部地区略优于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在资源及流程指数方面略优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23.
高校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效率分析——价值链角度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价值链效率的DEA模型对我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分析,得出:76.6%的地区高校在科技投入产出阶段是有效的,但仅有6.7%的地区高校在成果转化阶段是有效的,表明:相对于科技投入效率而言,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更应引起注视.  相似文献   
24.
道家与兵家     
道家与兵家本属不同学派,两派宗旨也大相径庭,但老子书中概括了一系列军事战略战术,致使后世言兵者多受老子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反战论;第二,不得已而战;第三,以奇用兵;第四,柔弱胜刚强。由此形成了道家与兵家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5.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形式上是法的而内容却是礼的,作为儒家伦理规范重要范畴的“仁”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儒家通过以礼入法,从而使儒家伦理不断法律化,导致中国古代礼法界限日益模糊。这一方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给我们带了一定的启示。我们应采用辨证的态度,来合理地利用这一宝贵的化遗产。  相似文献   
26.
在理学向心学转变的过程中,有三位理学家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分别是薛碹、吴与弼和陈献幸,而吴与弼与陈献章有师徒之情,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遂开白沙之宗”.研究吴与弼的理学思想,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陈献章学术思想的形成和江门学派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究三大经济圈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水平,厘清各区域创新效率演化脉络,选取2009—2018年三大经济圈内部城市数据,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测算;在验证空间相关性存在的基础上,利用考虑空间效应的收敛模型进行差异收敛趋势和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圈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波动上升,存在改进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地区总体发展状况最佳;三大经济圈总体和各区域效率值均存在显著传统β收敛和空间β收敛;由于不同地区初始发展差异,影响效率收敛的因素不尽相同,需因地制宜推进绿色技术创新进程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8.
为明确影响企业知识流动的因素,促进知识流动,受流体力学中达西定律的启示,建立知识流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确定知识流受到知识粘性、组织渗透性、知识流动范围、组织距离、外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知识流的影响效果。以此为基础,构建促进知识流动的动力模型,分析驱动力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及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正> 明代中叶以后,思想界逐步形成了一股“崇实黜虚”的实学思潮。在这一思潮中,吴廷翰以其气论观为理论基础,在自然、人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表达了深邃而丰富的哲学思想。吴廷翰(1491年—1559年),字嵩伯,号苏原,明南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人。一生著述颇丰,计有《吉斋漫录》(上、下卷)、《椟记》(上、下卷)、《瓮记》  相似文献   
30.
一本传统文化的好读物──《中国传统文化》读后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人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似乎可以说,在我国,每个人都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我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这样,了解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