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7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古人有言 :凡文章高手或言人人之未言 ,或言人人所未能言。前者人人心中无 ,能独具清声 ;后者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 ,能别开生面。其妙在独到、新颖 ,能写出点独特的东西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我国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正在逐步深入 ,纷呈不绝的新观念、新做法、新事物使人目不暇接。新闻报道理所当然地要全力抓住这种变化 ,迅速地反映那些第一次出现的新事物 ,使笔下的报道既独具清声又别开生面。青岛市改革环卫管理方式 ,第一次对道路保洁权进行招标拍卖 ,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在第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二等奖的消息《青岛…  相似文献   
112.
《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是一篇颇具耐读性的报道。耐读在于有新闻,耐读更在于有引人思索的新闻背后的新闻——作者不仅告诉读者自己见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自己领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想到了一位读者对现今新闻报道的意见。他认为,进入新世纪,我们的新闻报道,讲究时效了,信息量大了,可读性强了,但大家总感到有些不够劲,看了不过瘾,能引起人的思索、回味、耐读的东西还不太多。读者的意见是中肯的。应该说,这篇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的作品,正是新时期读者所企盼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13.
新时期舆论监督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大潮涌起,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呈多元化的态势。这历史性的社会变革的新时期,赋予新闻媒体引导舆论、服务大局和舆论监督的光荣使命。如何保证引导正确、服务有效、监督有力,这就必然引来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观念和运作态势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创新。本文仅就新时期舆论监督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正确把握新时期舆论监督的历史重任,确立新的监督思维与格局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  相似文献   
114.
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目前总的看,我们的经济宣传还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报道的可用性与可读性上亟待改进。这就是说,我们的不少经济报道与社会生活贴得不紧,与群众生活贴得不紧,与现实经济工作有一段差距。改革这种状况的办法之一,是要重视拓展经济报道的社会视野。我们不是常说,经济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这就决定了经济新闻的根本属性就在于它的“社会的及物性”。马克思曾经说过:“物质生活和生产方式制约着整  相似文献   
115.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对于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深切地感触到:在信息时代,信息软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信息载体的新闻传播,已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是么?请看看吧。2000年2月23日《湖北日报》上刊登了一条500余字的消息《按“智”分配造就亿万富翁———张廷璧教授成为荆楚科学家首富》(附文后),消息不仅报道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教授、科学家张廷璧,以科研成果获得红桃K集团10%以上的股份,成为该集团…  相似文献   
116.
没有人会忘记1998年夏秋之交,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战洪魔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然而,对于九江人民和《中国青年报》的同仁,更难忘的是这年8月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这天下午,正在长江九江段采访的《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准备去灾民安置点拍照,忽闻决口的消息,于是立即调转车头直奔决口处的四号闸。他在冲锋舟上,一面抢拍决口现场,一面用手机向远在北京的编辑部报告现场实况:“今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和5号闸之间决堤30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向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堤口的市民被迫向楼房转移。“ 是时,《中国青年报》在九江采访的记者只有贺延光一人。他深深地感到,出现如此重大险情,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最起码的要求,是及时发稿!于是他嘱咐报社接电话记录的同志:“立即报告新闻中心和社领导。我将半小时通报一次情况。我建议见报的电头要标明时间。“ 编辑部决定就采用这种实况“播报“的形式,用简讯作滚动式报道这一重大的突发事件的新闻。于是从8月7日16时5分第一条简讯发出,到次日零点45分,共集纳8条标有报道几时几分的短讯,最短的只有40个字,长的有200余字,并冠以《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  相似文献   
117.
118.
一 反复,即有意让同一成分在同一语言单位里多次出现的修辞方式。行文要简练,力求删去重复的字词,这是制作新闻标题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但是有时或者为了强化一种思想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或者为了表明某一事理的确定不移,或者为了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而将标题中某些成分重叠使用,不但不感到是多余重复,反而能增添文采,增强表达效果。如:  相似文献   
119.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据说这是读书人间的一种雅兴。当然这种“雅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又是以文好、耐读、解渴为机缘方能促成的。一口气读完《中国主权不容侵犯》,我觉得此文很值得与读者细细地“论”上一“论”。这是一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重要评论,它较好地配合了我国的外交斗争,鲜明准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在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中的原则立场和严肃态度。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是当之无愧的。评论发表的当天,北京和全国各地的读者就纷纷往编辑部打电话、发信函,称赞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