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82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每一届都有一个班,除了学习必修科目之外,"中国人""外国人"等人文性课程也出现在学生们的课表上:《论语》《古文观止》等中国文学经典篇目在这个班试点、改编,成为《中华古诗文阅读》特色读本进入全校的语文课堂中;每届学生都有四次"游学"活动,走出校园,体验华夏文明……这个班就是人文实验班。在复旦附中,语文教育受到重视,但更注重的是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特点。通过18年不断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82.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4,(13):60-61
1978年,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元年,站在历史拐点上的中国做出了改变命运的抉择。1978年,对于建校20年便成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学校的华东师大二附中来说,注定也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二附中获准面向全市招生,迎来了“文革”后恢复重点中学招生的第一届初中一年级新生。  相似文献   
83.
本刊讯9月27日,以“创享音乐力量”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大学生原创音乐大赛启动仪式星“乐”盛典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大赛实施“登乐计划”,提倡登上“乐”球,探索和寻找音乐原创因素的过程,让热爱原创音乐的同学发现和挖掘自身潜在的音乐DNA,通过区域海选、校园活动等,带给社会更多的音乐正能量。  相似文献   
84.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4,(33):34-36
《上海教育》:上世纪90年代初,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改革的浪潮再一次在中国的大地上涌动。1992年,上海的民办中小学开始萌芽,发展至今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这二十年来,上海的民办中小学是如何开辟出教育的一片新天地的?  相似文献   
85.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4,(33):37-39
《上海教育》:民办教育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我们常常说办学质量和特色是民办教育的优势所在,那么从民办教育办学者的角度来看,三位校长如何理解“特色”二字?怎样的特色才能支撑民办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呢?  相似文献   
86.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4,(12):28-29
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逐层推进、拾级而上的过程,更是一种基于实际情况的超越式发展。探索初高中联动发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同样需要立足区情教情,以顶层设计推进各种教育资源互通融合,彼此相互借力,才能形成优势教育资源的集聚和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87.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4,(16):26-3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 作为教师教育的源头环节,师范生培养正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师范院校无疑肩负着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大责任。如何吸引乐教适教的优秀人才从教?如何培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教师教育如何实现转型发展?这一切都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8.
11月10日,徐汇区学区化办学试点启动仪式暨华理学区揭牌仪式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会上,徐汇区委书记莫负春、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共同为"华理学区"揭牌,标志着徐汇区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89.
徐晶晶 《海外英语》2014,(12):270-271,281
Since language is a carrier of culture, euphemism is both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and a cultural phenomenon.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language, it truly reflects people's life and value through history. 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dopt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same taboo.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and try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euphemism.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