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3篇
科学研究   51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宫崎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他被迫斯尼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他的作品,题材各不相同,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主题融入其中。《千与千寻》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而且还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日本独特古老的神秘文化,日本人的信仰与美学意识,并在不断的揭露现实状况的同时,给予人们以警示。  相似文献   
102.
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知识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共生产”特点。研究发现,这种“共生产”具有知识生产的目标对象从少量数据到海量数据、知识生产的组织模式从相对独立到聚合协作、科学知识的增长模式从理论驱动到数据驱动、科学知识的产品形式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等特征。同时,科学知识的“共生产”还带来了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生产是否进入了科学研究的新范式、科学研究资源是否将被持续分化和集中、基于数据的知识生产是否将面临越来越强烈的机械路径依赖、不同学科的研究模式是否将遭到不同程度的分化等几个方面的社会争议。  相似文献   
103.
运用课堂教学和多种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素质;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教学中达到加强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4.
木兰决非黄陂人——与谈古及诸位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读了一些评介《木兰诗》的文章。这些文章几乎一致认为木兰实有其人,而且是湖北黄陂人。《布谷鸟》一九八一年第八期谈古同志的游记《山并木兰争万古》,也谈到《木兰诗》里的木兰是湖北黄陂人,还说木兰生于唐代。这种说法不敢苟同,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5.
圣诞快乐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唱着著名的圣诞歌曲,时间的脚步不知不觉就迈入了12月,圣诞节就要到啦!  相似文献   
106.
吴洪 《中国教师》2013,(Z1):212-213
小班幼儿的活动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对一种活动的持续时间也短,他们往往是一会干这,一会又干那,没有一定的长性,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这一年龄特点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尤其突出,他们的坚持性很差:绘画时有的"刷刷刷"三下便"完成"了作品;有的孩子只画一点点,就停笔不画了;有的则刚开始动笔,就专注于玩活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7.
彝族俐侎人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主要是向幼儿传授民族生产生活技能、进行宗教信仰的传递以及在生活中进行日常礼仪的训练。养育习俗作为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发挥了积极的教育作用,也对边远民族地区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启示:环境创设应整合本土文化资源;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世界;课程创设应融入儿童民间游戏;教育与养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方面同美国模式、苏联模式、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存在很大不同,在指导思想、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亦存在差异,揭示出这些不同之处,以进一步廓清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9.
轮滑运动是一项新兴体育项目,以其时尚的魅力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近年来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类轮滑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这一新形势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拓宽就业门径提供了机遇。本文从轮滑运动文化兴起的背景着手,对构建体育教育专业轮滑课程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在体育专业课程中开设轮滑课的意义,初步构建了与体育教育专业相符合的轮滑课程。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从多重社会认同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与群体间知觉的关系。对云南省昆明市和昭通市的643名汉族和364名少数民族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又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国家认同要显著强于民族认同,汉族的民族认同要明显低于少数民族。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两维结构得到证实,认同类型主要包括4种:整合型、民族型、国家型和弥散型,汉族调查对象主要表现为整合型和弥散型认同,少数民族表现出全部4种类型的认同模式。居住环境影响少数民族的民族-国家认同,所在社区汉族居民较多时,少数民族居民更多地表现出整合型和国家型的民族-国家认同。群际知觉因民族-国家认同类型不同而有差异,整合型认同调查对象的群际知觉最为积极,弥散型认同的调查对象群际知觉最为消极。调查结果有助于深入把握人们对民族身份和国家身份的管理模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国家双重社会认同对群体关系的影响和意义,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以促进积极的群际知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