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这些年,看过不少留学生写的关于国外的文章,感觉是他们在国外都很辛酸,都很痛苦,一是因为文化上的差异,使他们总有一种被拒斥、不能被理解的孤独感甚至是愤怒感,二是因为生活上的艰难竭蹶,他们必须加倍出卖苦力才能够在那里勉强生存下去。尽管他们也会时常觉得即使如此,那里也还是有许多国内生活所不敌之处,值得  相似文献   
102.
一 浪漫主义喜欢“崇高”。积极的浪漫主义自不必说,即使消极的浪漫主义,也是如此,在忧郁、哀怨的情调里,总支撑着一股崇高的精神。那废墟上的“蓝花”(蓝花是浪漫主义的意象),显示了一股清独、孤傲之气。若以“平民化”与“贵族化”来加以区别,浪漫主义的文学艺术,显然是贵族化的,并且是很贵族化的。这从屈原那些色彩绚丽、大气磅礴的描绘之中,很容易领略。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贵族气息尤盛。歌德的贵族格调无时不在。夏多布里盎的贵族格调则几近于金碧辉煌的天堂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虽写的是“丑八怪”与流浪女,但那巍峨的大教堂、震撼灵魂的钟声、飘渺不着边际的恋情、高于一切胜于一切的题旨,仍把我们从平民的境界里拔脱出来,而引上天路神阶。  相似文献   
103.
一篇课文,需要讲解的地方很多。我发现张祖庆老师很注重对语词的教学,对字词细微之处的开掘,非常精彩。  相似文献   
104.
一疏与密 一篇课文,需要讲解的地方很多.我发现张祖庆老师很注重对语词的教学,对字词细微之处的开掘,非常精彩. 张老师在教学《穷人》一课中,对一个词语、一个细节的琢磨,不仅仅是教学方法,而且是传递一种学习习惯.课文第2自然段有一处"菜只有鱼",张老师就追问:为何每天有鱼吃,还叫"穷"?引导孩子们理解,因为渔夫是打鱼的,每天只能吃鱼,这才是真正的穷啊! 是的,词语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老师要成为咬文嚼字的高手.张老师对于词语的处理能力,我是非常惊讶的. 由此,我联想到现代哲学.在19世纪,各种哲学一直在打架.但是到了20世纪,各种哲学忽然不打架了.大家回到了词语上,不把语言的问题解决了,哲学就解释不清楚. 捷克有位流亡作家,叫米兰·昆德拉,他的每一部小说,都在琢磨一个词语.《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琢磨"轻"这个词语,《不朽》在琢磨"不朽"这个词语.  相似文献   
105.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桃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  相似文献   
106.
泥鳅     
这地方抓泥鳅的手段很特别:将芦苇秆截成两尺多长,中间拴一根线,线的一头再拴一根不足一厘米长的细竹枝,那细竹枝只有针那么粗细,两头被剪子修得尖尖的,叫“芒”,往剪开的鸭毛管中一插,穿上四分之一根蚯蚓,然后往水中一插,觅食的泥鳅见了蚯蚓张嘴就是一口,  相似文献   
107.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根本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文学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文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获得和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文学有助于确立道义观、营造审美境界、培育悲悯情怀、输入历史意识、激发想象潜能、强化说事能力、提升语言水平,我国的语文教材将文学作品作为最主要的选择,文学作品也理应成为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优势群落。  相似文献   
108.
秃鹤     
曹文轩 《广西教育》2006,(1C):56-57
曹文轩的《草房子》格调高雅,自始至终充满关感。这里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一章。小说一开始就以谐趣而又庄重的风格、独特而又新颖的构思深深地吸引了读者:天生秃顶的秃鹤由懵懂无知到出于对尊严的执著坚守。演出了令人发笑又令人心酸的悲喜剧。秃鹤的鲜活形象具有一种巨大的魔力,它令我们深深回望我们的少年时代——回望当年我们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曾有过的类似的快乐与伤痛。曹文轩写的不仅仅是秃鹤,  相似文献   
109.
美丽的痛苦     
由江苏少儿出版社推出的《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0.
《青铜葵花》是一本教你如何在苦难面前保持风度的纯美小说。书中的城市女孩葵花因为一个特别的机缘,走进了乡村男孩青铜的家,成了他的妹妹,也成了全家人的宝贝。青铜是个聪明的心地善良的哑巴,这个突然出现的小妹让他意识到自己作为小男子汉的责任:家里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他把机会让给了葵花;家里没钱买油灯,他给葵花做了一盏萤火虫灯;灾年没有吃的,他想办法抓野鸭给葵花解馋……懂事的葵花不扎新头绳、不照相,省下钱来买纸笔教青铜识字。火灾、水灾、蝗灾……苦难接踵而来,然而一家人互相扶助,从容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作者将苦难写得深刻, 将爱写得充满生机和情意,将美写到极致。读这本书,你将受到一次心灵洗礼,获得一种能够直面人生的勇气和自信。下面我为大家选了青铜带葵花去看马戏,被外村孩子欺负的一段。这里面写到了一种痛苦——外界的力量粗暴地打断正在进行的幸福。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种伤害无处不在。青铜在这种伤害面前表现出的对抗力,那种处变不惊和隐忍大度,令我们深深感动。作者说:“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