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寻找这个“点”朱光烈一、“轮回”的历史与“轮回”的方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开出了《关于“新保守主义”的讨论》专栏,共发表四位先生的大作。对于“新保守主义”,周晓明先生以“尚和”、“非今”和“从古”加以描述;昌切先生认为“新保守主义”具...  相似文献   
62.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发表朱光烈论文《“知识就是力量”吗?》,认为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口号是一个过时的、不正确的口号。培根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开始确立的时代,新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批判了封建神权思想,提倡追求现实利益的  相似文献   
63.
时代大潮上的一叶小舟 传统的广播电视研究有两个领域,一个是相关的政策研究,一个是相关的业务研究,都是属于体制内研究,虽然这些研究都是重要的,但是在我从事广播电视研究之前就对于这种状况感到不满足.  相似文献   
64.
大学观念     
问题的提出我国广播电视本科教育,从1959年广播学院成立到现在已经34年了,其间培养了大批人才,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全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骨干力量,成绩斐然。目前已经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做出计划,将对全国高校进行质量评估,并在21世纪初评出100所重点高校;与此同时,其他高校,已经  相似文献   
65.
我依然认为新媒体将取代旧媒体,我坚持“泡沫”论。本文主张“十字架”上做文章:学术研究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上尽量展开去观察分析,我把它叫做在“十字架”上做文章。时空交叉形成一个“十字架”底座,论点放置于其上才较为稳当。本文相信这样新旧融合的辩证法:新旧事物的更替,总会有一个新旧事物共处于一起的过程,如果新事物没有取代旧事物的足够优势,共处将会持续下去;如果新事物具有足够的优势,旧事物一定会被新事物吸收改变。认为不同事物只能共生于一起不符合历史。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提供了新媒体取代旧媒体的巨大可能性;而人性的需要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又为其提供了最为强大的推动力。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没有的大变革时代,“要学会‘与第三次浪潮’和解”。什么是与时俱进?发现这里已经没有草可以吃,就换个有草的地方,这是动物的“与时俱进”,它只看到当下,人的与时俱进并不是只看到当下,一定是发挥想象力超越当下而有符合逻辑地高瞻远瞩。关于新媒体是否能够取代旧媒体,不是一个书斋里的玄学问题,而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事态有了重大发展,希望本文能够引起真正的争鸣,针对它的论据,特别是其视阈与方法进行有效地分析批评。  相似文献   
66.
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意义和电视节目经营的观念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电视台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以其真诚的平民化追求表现出它的后现代文化标本的特征。大众文化经历了一百几十多年发展至今,社会走上了后现代,电视成了后现代生活之镜。后现代的价值取向是平民化。当代中国的文化观念呈现出混乱和四不像的性态,中国电视也不例外,中国电视人的观念普遍落后,他们不易看清社会发展趋势和观众的深层需求,因此节目普遍缺乏创造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变革时,观念意识却发挥出决定性的反作用,由于现代社会发展太快,这种反作用形成了不断的链条,因此使观念对于社会发展的引导意义极为凸显。但是中国商界文化意识极其淡薄,中国电视人要有大的作为,非要从把握社会趋势和先进观念上突破不可。电视谈话节目体现出电视传播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制作便捷,投资少,一方面又特别需要创造者对社会趋势和先进观念的把握。因此它又是非常困难的节目。  相似文献   
67.
认识黄匡宇先生是在1996年秋天的广州,当时我正在参加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一位朋友告诉我,暨南大学有位黄匡宇教授,很有个性,很有见解,问我想不想见见他,我欣然表示同意。于是,第二天晚上我们在一家咖啡厅里见了面。黄先生一说起话来眼睛就会睁大,显得很亢奋,慷慨陈词,见解独到,果然如同那位先生的介绍。我是山东人,马上就想到这位江西老表脾气很像我们山东人,如果没有后来的交往,大概黄先生也会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不久,黄先生给我寄了一篇稿件,《电视新闻:用语言叙述,用画面证实》。电视传播中…  相似文献   
68.
我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如其人,刊亦如其人(主编),我是《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副主编,领导信任,实际上主持工作,《学报》也具有新鲜和博通的特点。 学术刊物是科研成果的发表园地。科学研究就其本质来说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它的最高价值应当是对未来的科学预测,因此,学术刊物用稿标准当是“新”字打头,新观点,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以至于新材料。这种指导思想我们始终很明确,抓住不放,着力加以突出,在版面上从不吝啬。1987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在我国广播界率先大规模改革,从内容到形式按照听众的需要办广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我当时主编《新闻广播电视研究》,我在该刊1988年第1期上用了三分之一的版面集中发表了关于这家电台改革的研究稿件(当时广东省以外的刊物还没有研究这家电台改革),在社会上获得好评。1992年年初北京地区出现了一股电视纪录片纪实风格的研究热潮,这种研究是对前一两年纪录片过分强调灌输和教育的反弹,开头我们发表了十来篇稿件全面反映了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往往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只有跟拍和同期声才可以真实地纪录生活,才是纪录片的唯一正途。到了3月份,有的研究者提出纪实不是真实的观点,认为纪实和表现都只是一种美学手法,我们立即约了这篇稿件,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这篇稿件的发表把纪录片的  相似文献   
69.
编者按:本文是作者去秋向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第三次代表大会、全国高教期刊代表大会和全国广播电视学术刊物1996年年会提交的学术论文,会中会后曾广泛征求意见,去年底重写而成。文中论述了作者的追求,同时也阐释了本刊的改革思路,现发表于兹,以便于与作者、读者相互沟通,利于刊物的今后发展。我是1986年开始主编学术刊物的,当时主编《新闻广播电视研究》,1990年该刊与原《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合并,1991年我转入合并后的《学报》任副主编,主持全面工作至今。《学报》原为一家以广播电视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从1994年定为以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70.
你想考大学吗?你想自费出国吗?你想过目不忘吗?你想两眼放光芒吗?你想变成高个子吗?你想找个美人幽会吗?你想赶快发财吗?你想进入名人辞典吗?……你想什么就会有什么,你没有想到的别人也会为你想到了,但是,千万别忘了:汇款! 这是《北京晚报》1991年7月8日的一篇题为《虚假广告何时了》的文章对某些广告的概括。我们的广告很多是老老实实的,但是也有许许多多广告活象一个疯子,活信口雌黄,胡说八道,全无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