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廖承志(1908.9.25—1983.6.10)曾长期致力于外事和统战工作,为团结侨胞、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作为新闻工作领导者,尤其是在延安时期,曾参与陕北新华社和《解放》周刊的创办工作,在香港创办《华商报》等多种救亡报刊,担任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却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2.
尽管延安时期我党新闻宣传的一些重要观念和做法,如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报纸是党的喉舌.是这一巨大集体的喉舌,在党报工作的同志,只是党的组织的一部分,一切要依照党的意志办事,一言一动,一字一句,都要照顾党的影响"[1]等随着时代主题和现实背景的转换已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延安时期共产党传媒宣传之成效斐然,很大部分应归因于它们契合了诸多现代新闻传播逻辑.检视与梳理延安时期根据地新闻传播的实践智慧,仍不失为一种"格物致知"之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90年代,尤其是1999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开播前后,我国电视法制栏目火遍了大江南北.以《今日说法》为代表的电视法制节目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方面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电视法制节目,特别是地方台的电视法制节目已呈现出“风光不再”的颓势.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因素对传统社会的挑战、社会结构的改变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新闻业尤其如此。由公益媒体、商业媒体构成的现代传媒体系,随着转企改制的推进正在形成。建立在新闻实践基础上的各种新闻观念,也面临此消彼长的过程。本文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对我国  相似文献   
15.
朱清河 《新闻界》2006,(1):121-122
只要对中美两国的大众传媒作一下简单对比研究,不难发现中国大众传媒报道重点和报道目的是:配合党和政府的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以社会效益为第一诉求,采取正面报道、典型报道、系列(连续)报道等形式,对以团结、鼓劲、爱国、图强、稳定、改革、发展、创新为主题的新闻素材进行策划周密、目标明晰的强力宣传与舆论引导。与此形成极大反差的美方是:以经济利润为中心,选取黄色、煽情、暴力、灾难、揭丑等负面性、反常性、刺激性、趣味性、可读性之新闻事件或信息,广而告之,吸引受众注意以达到提高收视率、增加收益之目的。概而言之,中方传媒…  相似文献   
16.
职业精神是从业者忠实履行事业宗旨的职责表现;新闻职业精神是新闻工作者忠实履行新闻事业宗旨的职责表现。那么,就我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个表现应是:实事求是,据实而书,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不懈进取。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实际上就是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新闻工作者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与社会、国家、人民联系起来,挥洒自己的汗水,虽然工作是繁重的,也是充满挑战的,但也能收获沉甸甸的愉悦和满足。刚过世不过两年、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  相似文献   
17.
论传媒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想媒体的公共性和现实媒体的公共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甚至悖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媒体公共性的当下缺失一直困扰着现代传媒的健康发展,也是引发人民不满和社会不稳的主要根源之一,必须尽早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努力缩小其公共性应然与实然上的差距,真正使"公共性"所应具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理念在媒介传播活动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着重从外部社会因素,分4个层次.分析、探讨了穆青新闻作品强大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的产生根源,并试图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其成因给予一定理论深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朱清河 《青年记者》2021,(12):14-1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一个世纪以来,在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处理上始终如一地追求、恪守与践行的是"党管媒体"原则。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全党办报"的贯彻,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政治家办报"的倡导,抑或是改革开放时代"社会效益优先"的恪守,甚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高度强调,均为"党管媒体"百年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话语结晶。  相似文献   
20.
典型人物报道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时期,至今已经走过近70年头.数十年来,典型人物报道逐渐形成一套叙事程式:典型=无私奉献+亏待父母妻儿+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最后累倒、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这样的叙事框架内,媒体推出的先进人物形象十分相似.随着社会环境、媒介环境、受众意识的改变以及大众文化的崛起,使得典型人物报道上述叙事方式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发展危机.怎么突破典型人物报道此般老套叙事范式,就成了摆在新闻界面前的一道应解与必解之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