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报业竞争——鏖战在长江一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扬子晚报创刊于1986年元旦,到今年底整整13个年头。13年来,扬子晚报的发行量连年大幅度攀升,每年都以5万到10万份的速度增长,1995年日发行量突破100万大关,1997年日发行量突破118万份,去年上半年日发行量又达到128万份。扬子晚报发行量...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晚报新闻,什么是晚报好新闻,虽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却一直是报人不断的求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媒体的繁荣和发展,媒体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各种媒体特色都在发生变化,晚报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谐”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当代中国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以人为本”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要求。诞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的扬子晚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努力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报规律,确立了让党和人民都满意的办报宗旨。20年来,扬子晚报以此为目标,坚持党性原则和尊重新闻规律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稳步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一、努力“让党和人民都满意”,是和谐理念的体现与追…  相似文献   
15.
16.
扬子晚报组织的《孙仲芳回家寻亲》系列报道,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本刊上期刊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胜林的文章,从专家的角度对这组报道的特点作了评析。本期特约新华日报副总编辑兼扬子晚报总编辑朱铭佐撰文,谈组织报道的经过和体会。此文亦如其标题所说,饱蘸激情,生动感人。其中总结的“认准新闻价值”、“因势策划引导”、“精心谋篇布局”三条经验,很值得新闻单位在组织策划系列报道时借鉴。  相似文献   
17.
扬子晚报2000年的“孙仲芳回家寻亲”系列报道,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喜讯传来,我们兴奋不已。回想那紧张战斗的日夜,重温那一篇篇饱蘸激情的作品,我们觉得除了获奖之外,还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以报纸的社会效益求报社的经济效益朱铭佐讲求经济效益,这是报社在市场经济下办报所面临的新课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坏,是和报社人员能否集中精力办报紧密相连的。从我们扬子晚报的实践来看,要求得报社的经济效益,必须以办好报纸、提高报纸质量为前提,以报纸的社会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