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闻发言人禁说‘无可奉告’……” “‘无可奉告’是新闻发言人永远的大忌……” 近日,不少媒体都对四川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下发的《四川省级部门新闻发言人手册》中的这一条款予以报道,不少媒体还将这样的话搬上了标题,以示重视。 “无可奉告”成了“忌语”,的确闻所未闻,起码在我国新闻  相似文献   
92.
“系列”,指的是近年来报纸上出现的所谓“系列报道”,一个专题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地那么“报道”下去,少则四五篇,多的竞有十篇二十篇的。用绳子一穿,一串,一系,的确可以成为一“列”的。 据说系列报道有许多好处,其一是可以把道理说透,把事情说深,把背景说清楚。比如说工业,写它十篇,一篇一篇娓娓道来,无疑是个小型展示会了。这个特长,平心而论,应当说是不错的。正因为如此,系列报道在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使用,的确会产生很好的“系列效应”,形成强大的宣传阵势,起到很好  相似文献   
93.
《福布斯》和胡润又一次将媒体的鼻子牵得团团转,媒体又一次乖乖地成为《福布斯》、胡润和众多富豪们的跟屁虫,乐在其中。不就是"富豪榜"吗?不就是又"冒出"几个富豪吗,媒体一个个犹如天上掉下了金馅饼,立马拿出好版面,  相似文献   
94.
新风之源     
新风之源朽木二月初的人民日报的要闻版上,有一条消息值得关注,尤其值得我们新闻界关注。消息题为《版面让给典型荧屏留给群众天津市领导求真务实身体力行》。报道说:市委书记、市长张立昌等“市里主要领导最近一个多月下基层十多次搞调研活动,市里的传媒仅综合报道过...  相似文献   
95.
“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式的“千报一面”格局,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中国,业已成为历史。代之而起的,是报业飞速发展,激烈竞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今听得多的,是找亮点,求卖点,抢占制高点,抓特色新闻,抢独家新闻。报业的大竞争,首先获益的是读者;然而同时,由竞争带来弊端,影响所及,最大的受害者也是读者。 严格说来,在报业竞争态势下找亮点,找宣传报道突破口,无可厚非;甚至关注报纸好卖与否,讲“卖点”,也是情理中事。问题就在于,有些报纸,尤其是一些小报小刊,一味追求“好看”,追求“可读”,胡乱地去…  相似文献   
96.
歌哭重叩主旋律朽木第七届中国新闻奖刚刚揭晓,尘埃落定,170件新闻佳作“各归其主”,新华社为此发了消息,人民日报在一版作了报道,对这项我国综合性的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的’96年度面貌,有了一个好的评价。据悉,评委们有一深深感触:’96新闻,的确成绩...  相似文献   
97.
人之于物,有同好焉。比如我们做编辑的,喜欢好稿,就很有瘾,譬之于孩童喜欢糖果,女人喜欢时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的,喜爱是做好事情的基础。爱业,而后有敬业,而后有事业有成。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赞赏并倡扬编辑对于好稿的喜爱。 但凡事皆有度。爱固好,滥爱、嗜好成癖则不一定好。有时反而会被这“癖好”遮了双眼,蒙了理智,乱了方寸。最明显的例证,便是这些年对一些能产生“轰动效应”的通讯员来稿或“自然来稿”的处理:稿子题材大,主题新,事儿奇,写得巧,哈,几乎是妙不可言啦!于是编辑眼睛一亮,心花怒放,马上延揽入怀,如获至宝,迫  相似文献   
98.
专栏与新闻名家之是非朽木报上的专栏多了起来,对专栏的指责与诟病也随之多了起来。比如日前读到一文,便把一些名家在报上开的专栏中的一些文章喻为“喷嚏文章”,意思是说,一些主持专栏的名家文章良莠不齐,有些纯系无病呻吟,打个喷嚏也要写下来让读者共享。我想这个...  相似文献   
99.
大小多少     
看电视新闻,脑子里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蹦出这四个字——小学一年级第一课的“课文”来。我这里说的是会议新闻,说的是表彰类会议的新闻。日前出差外地某市(县级市),打开电视,正在表彰当地“青  相似文献   
100.
见仁见智     
珠海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轰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国内新闻媒介的宣传报道。还在年初,刚刚有此“意向”时,中新社发了通稿,《中华工商时报》甚至让出一版头条的位置。这不啻是早春惊雷,震得人心发烫、发颤、发懵、发怵,各各有之。及至梁广大动了真格的,给突出贡献者奖了房子、车子、票子,且是大把大把给予之时,虽早有心理准备,人们还是马上作出反应。只不过随着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的报道,这则消息变得较易被人们接受。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不少,但人们大抵都是赞许、欢呼者居多。知识分子也能一夜之间变成富翁,确乎是改革开放增大了力度的最显著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