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是继2002年第12期“开放式、个性化教育专辑”中《对日本开放式教育启蒙者加藤幸次的专访》的续篇,上篇通过采访加藤幸次(以下简称为“加藤”)主要了解了日本传统学校的状况,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开放式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开放式学校有哪些优势。本篇主要内容是介绍日本实施开放式学校教育后对“双基”是怎样认识的,学校和社区居民是怎样联系的以及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应采取什么样的考试评价方式。希望教师从中能更深入地了解日本开放式学校的教育。  相似文献   
42.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迫切需求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高水平和高素质的教务管理人员的培养成为教务管理亟待解决的课题。文中拟对教务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如何培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3.
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是我们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要求,正面报道比较容易鼓舞人、激励人,能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进行负面报道,要认真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新闻真实性原则;二是有利于改进工作,促进社会进步原则;三是把握好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44.
在中日开放式、个性化教育研究交流会上,我有幸接触到了日本开放式教育启蒙者、知名教育专家加藤幸次先生,得知日本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被“传统教室的那道墙”束缚,被“统一的课程表”分割,被老师“权威式的指示、批评、发问”压抑。是加藤幸次先生提出了开放式教育,从而打破了这一道道有形无形的墙,把学习主体的角色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充满自主性与创造性的空间中真正地成熟……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我对加藤幸次先生进行了专访。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此由衷感谢加藤幸次的学生、翻译王咏梅女士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45.
剖析足球训练中的技术与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脱节问题,发现教会队员“动作方法”与教会队员“采用合理行动和动作方法”是问题的症结,从理论上加深对足球技术的掌握。  相似文献   
46.
高校应构建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提供保障,既要有硬件设施的配备,又要有软件系统的完善,尤其体现软实力的作用,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搭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良好平台,实现的人的全面发展,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7.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似乎是个老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不令人满意:他们要么哕里哕唆,如同复述课文;要么以偏概全,不得要领;要么闭口不答,面露难色.万般无奈之下,教师往往亲自出马,然后让学生"鹦鹉学舌".针对这一教学难点,特级教师薛法根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执教的几个课例,去领略他非凡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48.
文章从建筑设计、施工、监督等环节介绍了住宅建筑现浇砼楼板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3要求学生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可以介绍家乡迷人的风光、古老的风俗,并提供了一篇范文:王磊同学写给李阳同学的信。在信中,王磊介绍了天山脚下的优美景色和哈萨克人古老的赛马风俗。  相似文献   
5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级课程开发和管理给学校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是艰难的。实验区的教师们审慎地去触摸她,感受她;努力地去了解她,把握她;积极地走近她、驾驭她。大家热烈地议论着:在这一新领域中,教师应该做什么?面对着无数个难题如何跨越她?实验区的学校设计了“我健美、我快乐、我成长”、“我与学校和家庭”、“小鬼当家”、“传统与现代”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主题,这里每一个课题的确立都渗透了学校教师们的苦苦思考。本刊记者深入到实验区,策划了“国家级实验区校本课程开发专辑”。透过“校本课程专题研讨会”,我们看到了课程开发是如何选择活动主体的、是如何激发学校教育活力的、是如何体现其独特的课程价值的;崔允氵郭、傅建明两位专家对“校本课程开发典型案例”的点评在为我们阐述开发新课程的技术和理念的同时,也指出了具体操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课程故事”中,我们不但切实感受了教师获得专业自由的欣喜及学校、教师在课程重建中的发展和成长,而且认识到:学生在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有自己的生活世界、个人对课程的见解及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外还有实验区校本课程的评价、来自台湾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及国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见“广采博览”栏目)。校本课程的动态和生成性,决定了教师要不断创造。希望通过这个专辑,能对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