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职业教育与产业相对断裂发展,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阻碍,有必要考查其实现融合共生的主体及其驱动。从高级别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等维度考察相关主体,构建以利益补偿驱动为核心,以工匠精神驱动、现代学徒驱动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专业驱动、产业驱动、政策驱动为支点的融合共生驱动体系,并从凸显利益补偿的机制设计、凝练创新改进的渠道优化、强化技能提升的路径选择、促进专业与产业融合贯通等方面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共生的举措。  相似文献   
22.
23.
面对一棵树     
李希 《同学少年》2008,(6):47-47
它以一棵真正的树的姿态出现在我面前,挺拔的树干托起郁郁葱葱的树冠,骄傲地站立,骄傲地伸展。它冲着那一方蓝天,源源不断地汲取养料,节节攀升。阳光拉起它的影子,斑驳地投在身旁,  相似文献   
24.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本文通过了解独立学院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的现状,分析毕业生党员教育与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将毕业生党员的优势引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以党建促就业,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在就业中的示范作用,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海峡两岸具代表性的图书编目规则——《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及《中国编目规则》,从制定依据和原则、编排体例、适用范围、著录信息源、著录用文字、著录详简级次及具体著录细节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以期达到促进交流、促进互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李唐一代,人文蔚兴,史称盛世。清嘉庆间,曾继康熙敕编《全唐诗》九百卷之后,官修《全唐文》一千卷问世,共收唐及五代文献二万另二十五篇,降及光绪,著名藏书家陆心源又将《全唐文》漏收之文献,先后辑成《唐文拾遗》七十二卷、《唐文续拾》十六卷,刊行问世。前者收文献二千一百五十九篇,后者收文献一百五十八篇。《全唐文》与《拾遗》、《续拾》,三者共计一千另八十八卷,收文献二万二千三百四十二篇。郁郁乎,焕焕乎,唐及五代三百四十余载文苑之美,毕萃于兹矣。宋人姚铉曾编《唐文粹》一百卷,清郭麐续补为《唐文粹补遗》二  相似文献   
27.
文章以中国本土化实践为背景,在区分非遗项目内外部及中间主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各类主体在非遗建档中所扮演的“角色”或可能发挥的“功能”,以期为该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8.
《三字经》世传为宋代著名学者王应麟所著,千百年来,相沿作为启蒙教材之一。明清两代续有增补。降及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以此书"所举人事部类,其切者犹有未具",1928年季春重为增订,"其所增者三分之一,更定者亦百分之三四",章太炎先生重订三字经,对原三字经可以说是动了一次大手术。1932年《重订三字经》由上海汉文正楷书局排印问世。嗣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创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此书由该会重印五百册行世,时章太炎先生与他的门弟子讲述读史日程,由诸祖耿、王乘六笔录整理成文,附录于该书之后。由于两次印本均系小开本,所用纸张极为单薄,不易保存,故今日已不易见到。  相似文献   
29.
我弟弟叫李超,今年5岁,你们可别看他小小年纪,他可是人小鬼大,一肚子花花肠子,经历了好几次“恋爱”.有好几个“情人”。  相似文献   
30.
李希 《科教文汇》2013,(6):25+30
网络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力,网络游戏玩家低龄化已经成为一大趋势,由此引发的网瘾、犯罪、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我们与其视其为"精神鸦片",不如正视当今社会环境下这一载体的存在并且清醒地看到它对于新型社会开展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游戏的概念和种类,分析了其魅力所在;然后针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深入挖掘其德育潜力;最后对如何利用网络游戏的积极因素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当今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