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一直以来,我在与国内的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区的孩子们:你们好!真的很想给你们写一封信,但又真的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我曾经通过演讲、书信和著述,鼓励那些在生活和学习上遭遇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父母生怕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受一点儿挫折、伤害,习惯了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替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中国的孩子也习惯了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这导致了中国孩子从小就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长大成人之后,对父母、师长仍有很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李开复  陈可 《当代电大》2006,(10):48-49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顺心,处处如意。如果终日因为那些自己根本不可能改变的客观环境而怨天尤人,就根本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感受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更不用谈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了。因此,无论是在生活上证是在工作中,只要尽了自己的全都努力,就应该对自己表示满意,并尽量享受其中的乐趣——对于每一个年轻人来说,这种冷静、豁达和务实的态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李开复 《知识窗》2010,(5):38-39
来哥伦比亚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刚走进自己的宿舍,就看到一个棕发碧眼的男孩冲我微笑:“嗨,我叫拉斯,把东西放在这里吧。”这就是我的室友拉斯,我们一起住了整整两年半。  相似文献   
17.
李开复 《职业技术》2007,(19):10-15
三年前离开中国时,我在《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与广大青年学生一道,讨论了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就青年学生如何对待机遇、学业、工作、他人、自己等问题,阐述了我的个人意见。我提出诚信和正直、主动意识、交流和沟通、努力一生学习这几个个人素质方面值得中国学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后,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和成功走向世界舞台的企业,很可能就是在下五年所创立的。因此,很多大学生开始跃跃欲试地想毕业后创业。另外,创业板的推出、许多创业公司的成功,还有很多成功创业家,都鼓舞着中国的大学生,让他们希望跟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的步伐,走向创业之路。一方面,我赞赏大学生拥有创业理想;但另一方面,我建议大学生: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  相似文献   
19.
20.
引领你一生     
前不久,我的同学兰迪·波许教授在我们的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做了一场风靡全美的讲座,题目是《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该讲座的视频在不同网站上被点播了上千万次。《华尔街日报》把这次讲座称为一生难觅的最后的讲座。兰迪教授患了胰腺癌,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这次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