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6 毫秒
51.
中学生逆反心理表现极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好奇心、对立情绪、心理需要三个方面产生。教师和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形成根源,从而做到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使中学生健康成长,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健康人才。  相似文献   
52.
53.
新闻评论,特别是重要的时评政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端庄大方而不生动活泼,滔滔不绝而又浅尝辄止。有些评论给人的印象甚至是枯燥、呆板、千人一面、官腔十足。如果用颜色来形容,似乎属于“冷色”。这个形容当然不一定恰切,许多著名的评论,比如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的政论,大笔挥洒,五彩斑斓,具有光辉的色彩。可是,现在那样五彩斑斓的评论少见了。读者希望评论光彩照人,除了“冷色”,还有“暖色”。色彩的绚丽不会损害评论的严肃认真,端庄大方,更不会损害评论的权威性,而会使它更能吸引人、感染人,实现较大的社  相似文献   
54.
55.
许多报社的记者大致有个分工,分兵把口,各管一路。分工是必要的,有好处,可以使记者对某一方面比较熟,比较专,有些还可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句话:“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意思是说鲁肃善陆战,周瑜善水战,各有所长。我们的记者,有些是鲁肃,有些是周瑜。可是,评论员呢?时而“伏路把关”,时而“临江水战”,简直像盒“万金油”,到处抹,啥都写。而且,题目之间,反差很大,有时使人很难适应。可是写这些题目,又是指令性的,必须写,还得下功夫写。这是评论员的荣幸,也是评论员的苦恼。荣幸的是,领导这么信任自己,交给这么多任务,可以  相似文献   
56.
空泛议论,空洞说教,是新闻评论的一个毛病。评论要扎实。怎么才能扎实?关键在于要有鲜明的论点。也就是说,评论要有新意,说新话。再问一句:评论怎么去阐明论点呢?这就要有周密的论证,而论证靠材料。由此联想到评论的“嫁接”,把评论同新闻(狭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等报道)“嫁接”,充分运用相关材料、背景材料,把评论写得扎扎实实,有血有肉。读了5月15日经济日报评论员杨尚德的《一个广阔的经济领域——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人更看到评论“嫁接”大有好处。这是一篇论述发展第三产业重要性的评论,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写这个题目,可以强调强调第三产业如何如何重要、第三  相似文献   
57.
面对酒宴     
干新闻,当记者,走南闯北,四海为家,走到哪儿吃到哪儿。饭要吃,酒要喝,这也没什么,只要不白吃白喝。可就怕面对酒宴,好酒好菜,满满一桌,记者一人,陪客一群,叫记者实在为难,吃也为难,不吃也为难。这是记者常遇见的场面。凡是这种场面,不用过问,一般是可以白吃不掏钱的。如果你想拂袖而去,来个“罢宴”,那么,请你考虑考虑后果,还想不想在此地继续采访。要知  相似文献   
58.
去年第12期《新闻战线》发表了一篇《评论面对的三个挑战》,即:读者的挑战、新闻的挑战和时代的挑战。所谓读者的挑战,是指80年代的读者不盲从而善于独立思考,他们并不轻易认为评论员比自己高明。所谓新闻的挑战,是指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消息、通讯)已不满足于单纯报道事实,还要在新闻中慷慨激昂地发表意见。所谓时代的挑战,是指战乱年代和“文革”那样的混乱时期已经结束,政治气候骤冷骤  相似文献   
59.
新闻评论的命运,取决于诸多因素,但评论员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评论员是评论的母亲。一篇评论虽然还要受当时政治形势、社会环境、群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评论也很难说是哪一位评论员独立完成的作品,但是,评论员作为执笔者,即使仅仅起草了粗糙的评论初稿,他即是评论的第一生产者。所以,研究评论很有必要研究评论员。优秀的评论员,是报纸的主笔、智囊、文胆。人民日报评论员范荣康在《新闻评论学》的序言中说:“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以后,检讨失败的原因,曾有这样一种看法:‘口权与笔权旁落,政权与军权乃不保,实为最主要亦最基本之因素。’这当然并不符合事实。蒋家王朝及其800万军队,是被人民解放军的枪杆子打垮的;单靠笔杆子,没有那么大的神通。当时的电台和报馆,绝大部分掌握在国民党手中,中国共产党的‘口权’和‘笔权’小得很。但是,就凭这很小的一点‘口权’和‘笔权’。我们确实战胜  相似文献   
60.
俺们的学校     
李德民 《山东教育》2005,(19):112-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