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7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文运用主题学方法,对关盼盼燕子楼故事做个案研究。首先梳理了燕子楼故事在诗集诗话、小说、戏曲、方志和历代诗词中的文本流传情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故事的演变轨迹,即情节流变的主旋律和变奏,以及盼盼的形象嬗变,并进一步从文人心态的角度,阐释了思慕美人情结在推动情节流变和形象嬗变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李春燕 《考试周刊》2009,(47):129-129
文章标记分为强调文章结构的宏观标记和强调文章具体内容的策观标记两大类型。本文从课文学习过程中的文章标记效应、快速阅读过程中的文章标记效应、中学生做文章标记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3.
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收集整理学生写作中出现错误的基础上,对其归类分析,同时总结出大学生写作能力薄弱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根据唐山菩提岛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5.
结合双创型人才培养要求,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研究进行。以衡水学院为例,在全面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实践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意义出发,分析现有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和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6.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学好语文呢?一句话,"三多"就是学好语文的法宝。一、多积累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知识含量浩瀚无边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更要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所谓"集腋成裘"。那么怎样积累呢?多记忆、多背诵,像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成语典故,都是要平时多记忆、多背诵的。  相似文献   
67.
已有的出行前信息提供条件下的通勤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通常忽略实时信息和所有出行者历史出行信息之间的相互影响,针对这一缺点,提出实时信息和历史信息共同作用下的出行前路径选择行为.通过利用有限理性理论,首先研究了历史信息对定量型和描述型2种实时信息的影响,结果发现历史信息对定量型实时信息的参考过程有重要影响,但对描述型信息的影响很小.在此基础上,基于考虑和不考虑实时信息的参考过程建立了3种路径选择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定量型和描述型信息2种情况下,考虑实时信息参考过程的路径选择模型能更好地描述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68.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对高校的英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事实上,英语教学活动不是一种师生间的单向交流活动,而应该一种双向的知识情感的交流。如何达到一种良好的英语教学成果,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以情感文化教学为切入口,探讨情感文化教学的独特性、情感文化教学要求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能起到的重要效果。  相似文献   
69.
一、面向生活,本具作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作主体的情感是在生活体验中生成的,生活体验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控制下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活生生的主体性特征。学生觉得越写越没意思,渐渐地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为生活是"生"的,生机盎然、无时不在。陶行知先生把生活看作是教育的"本体",他指出"生活即教育"是一种自觉形式的生活教育,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生活教  相似文献   
70.
李春燕 《兰台世界》2012,(19):62-63
从1911年开始的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发生在这一阶段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不胜枚举。其中民国的金融改革就直接影响了中国普通百姓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民国金融改革经历了从废两改元到流通法币,再到实行金圆券,最后发行银元券的过程。本文将分别就上述重要举措探源民国金融改革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