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当好自己的责任编辑李祥洲【北京】听母亲说,我是公元一九六四年出生的。时隔十八年后的一九八三年,念完了中学,有幸“金榜题名”,从山旮旯里走了出来。在告别家乡父老乡亲之际,按中国惯例要办理户口迁移。但到乡政府去办理有关手续时,户口簿上“查无此人”。于是,...  相似文献   
12.
美国小出版社审校工作的分工 对于美国小出版社来说,在编辑名分下有两项截然不同的工作,由此区分为两种编辑。 第一种编辑是负责筛选出版什么内容,监督成书质量,维护出版信誉。第二种编辑是审稿、校对,并与作者保持联系以确保书稿的准确一致性。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小出版社对于编辑与校对似乎并无严格区分。实际上也存在这种情况。第一种编辑实际上就是选题策划及出版管理人员。第二种编辑即审读、编辑  相似文献   
13.
1"出版"与"亚出版" 我们先来看看出版概念.<辞海>中给"出版"一词的定义是,把著作物编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泛指出版、印刷、发行三个环节,也专指报刊图书编辑部门的工作(包括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设计和校对等各项工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对"出版"一词注释得很简单,即"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把唱片、音像磁带等制作出来".<实用出版词典>说"出版"即是出版机构有目的地接受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经审定和加工整理以后,通过出版生产手段使其附以不同形式的物质载体,再经流通渠道(即发行)传播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既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又要求生存和发展,这是一直困扰着科技出版工作者们的难点问题。图书质量滑坡、发行渠道不畅、投入资金的不足以及经济效益的欠佳等等问题几乎是每个科技出版单位所遇到的。如何维持科技出版业长九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关于科技出版的现状、困境以及如何向优质高效转移,撰文讨论的已比较多了,笔者试图就可持续发展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出版界中一些选题重复、雷同,内容大同小异,装帧设计互相模仿的出版物的出版现象屡治不止,且以图书的重复出版为甚。这种状况波及各类图书,渗透到思想政治、经营管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等许多领域的诸多方面。哪家出版者创造出了一个稍有卖点的新品种,马上就会被纷纷模仿,有的甚至创新者的产品未及上市,假冒伪劣产品就已大量充斥市场。  相似文献   
16.
写在前面 我国入世后,出版产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际市场的冲击。总的看来,我国出版社的规模大多偏小。集团化联合重组目前被看作是图存图强的重大战略。但集团化未必就是惟一出路。而且集团化也未必能改变现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出版业的管理方式固然因为社会制度不同而有差异,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出版业的管理方式并式非一定要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管理方式有根本的不同。即使在西方国家,新闻出版自由也是相对的,有局限性的。通过“9.11”事件及以后美国新闻出版业的情况,美国政客的是非标准可见一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求出版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或者是说,在保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农学基础科学发展战略”概览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李祥洲农学基础科学在农业科学技术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农业应用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力,也是高新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石。它的建立和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为对我国农学基础科学的发展进行宏观战略引...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青年最喜欢什么科普读物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鲁卫泉李祥洲农村青年最喜欢什么科普读物?1997年10月共青团中央和新闻出版署联合组织了“’97全国农村青年最喜爱的科普读物”征集活动。这一活动得到了广大农村青年的积极响应,31个省(区、市)989个县(市...  相似文献   
19.
在图书出版工作的治散治滥中,应特别重视图书新品种的保护。保护图书新品种是促进出版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何为图书新品种保护图书新品种是指出版者经过认真研究图书市场行情,精心策划、组织、制作的,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新颖性,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出版社到底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的争论已有多年了。而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种争论似乎又在升温。其实,无论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争论,还是出版产业化的探索、集团化的实践,都在游击着一个敏感而又日益突出的问题,即出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人们试图绕开这座“冰山”,以现实的、温和的方式去实现、实践。但自80年代末以来,出版业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