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仔细研究这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语文考试评价的人文性有被泛化的倾向,甚至有被政治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已经波及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师生的精力不再聚焦文本语言的揣摩、品味、赏析,教学任由学生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和思维游离于语文性之外,浅层次重复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2.
连续三节课,三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分别执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课。——这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展示课。三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结合“预习学案”的“小组合作互助”式学习。其组织形式是以学生的自主预习为前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其特点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极为充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真实而自然地展开了,教学的各种要素之间实现了充分而自由的交互对话。三位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都没有超过10分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伏案提笔,念汝于怀。尔坐西面东,气宇轩昂,仪表不凡,庄严而不失雍容,大气而不失俊朗。成之以钢筋坚垒,尽显刚毅之风。所以成尔者有五,其名为主席台、看台、旗杆、球场,跑道。主席台者,居西端而朝东,两翼均为看台。  相似文献   
14.
李秀伟 《师道》2011,(2):39-40
在皮亚杰看来,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之所必需。《学记》中也说"学然后知不足"与"教然后知困"都是有意义的,因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遇到问题或错误并不可怕,在错误中改正与发展是进步之方向。但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行云流水者居多,学生已经很少呈现出真实的错误来了。“无错误”课堂、“无错误”教育成为当前教育中的第一大怪现状。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 ,寻找创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着力点 ,将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去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问题上下功夫 ,给创新提供支点一节语文课包含许许多多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创新同样是以问题为载体的。问题的呈现无非有两种方式 :一是教师提问 ,二是学生质疑。这二者同等重要 ,特别是教师提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核心因素。1.教师的问题首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 ,这就决定问题一定要有思维价值 ,而不是为提问而提问堆砌。教师的问题没有思维价值是造成学生主体…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不包分配”、“以质取胜”的职业高中毕业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规范实践课程,建立完整的实习教学体系,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毕业生,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是当前职业高中的首要任务。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建立规范的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的,脱离了实践这一环节,能力的形成就是一句空话。过去,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课程结构上大部分是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和打造。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水平的提升。文章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体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环境及其关系问题,课堂教学的生态问题指课堂内人与物质、人与精神、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人—人”对话式环境,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成为课堂生态关系之一,并且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透过这些形形  相似文献   
19.
十六年的教学之路,是一个生命一样复杂的生命历程。伽达默尔说:理论的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形式。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我每天都在实践之中,却没有因之自然生成理论,看来,单纯实践并不能自然带来人生的超越与幸福。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教学实践中徘徊,却没有因之自然生成教学理论。直到走上教育科研之路后,我才慢慢懂得,如果让实践不再徘徊于单纯的低级行动过程,就需要在实践中能够反问实践、反思实践,由此建构实践中应有的理论内涵,并进而建构自我。这是一个从教学技术,到教学思想,到教学道德,最终回归生命自由的教学与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