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如果说教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真实艺术”,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教师所拥有的就不仅是教学的“艺术技巧”,而且还有无时不在的“科学基础”。事实上,当教学饱受批评,甚至进入“病理学”诊治之时,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行为更多的是以一种实践者的勇气呈现了我们的教学思想境界。在教学过程中,该批评的永远不应是行为本身,教学应建立在对教育者思想的反思中寻得改进的路向。  相似文献   
32.
在悲壮的音乐以及宏阔的黑白画面的电影片段中,狼牙山五壮士向学生走来。教师选择剪辑音像片段的方式导入《狼牙山五壮士》这节课,在适当的谈话引导之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四个问题是这样的:①知道五位壮士是哪五位壮士吗?②这五位壮士有哪些壮举?③  相似文献   
33.
教学案例 在《少年闰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并呈现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闰土让鲁迅先生回忆了那么多年?教师让学生读书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正要读书时,教师却进一步“明确”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鲁迅与闰土依依不舍的画面,并让学生谈“我”为什么与闰土依依不舍。学生回答:因为闰土心里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事”。于是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具体的“许许多多稀奇的事”。由此.一个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转了一大圈,  相似文献   
34.
布卢姆认为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课时教学目标是指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综合创新教育基本理念 ,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性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对新的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进行了探索。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内容一般认为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情感、动作技能方面的内容 ,当前比较综合的观点将课时教学目标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表述 ,一是基础性目标 ,具体指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是发展性目标 ,包括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训练及实践延伸等。这种比较宏观的分类方式 ,将语文课时…  相似文献   
35.
如果说教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真实艺术”,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教师所拥有的就不仅是教学的“艺术技巧”,而且还有无时不在的“科学基础”。事实上,当教学饱受批评,甚至进入“病理学”诊治之时,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行为更多的是以一种实践者的勇气呈现了我们的教学思想境界。在教学过程中,该批评的永远不应是行为本身,教学应建立在对教育者思想的反思中寻得改进的路向。  相似文献   
36.
考察教学的价值,宜回到学生本身去,亦即回到教学的主体去,这似乎是没有问题的。然而,问题是,学生的本身就只是学生吗?或者说,我们仅仅把学生看作是学生时,其主体性内涵还会有多少呢?因为学生"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  相似文献   
37.
我是一名平凡的小学教师。每天在三尺讲台上面对四十多个孩子,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教他们文化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平凡中,我默默付出、辛勤耕耘,以热血和汗水为学生铺设一条成才之路,以多年的所学为学生点亮走向成功的导航灯,只为无悔于自己的青春韶华,无愧于渴求知识的学生,无损于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相似文献   
38.
动词体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及徐盛桓的“内涵外延传承”转喻理论能够很好地描述中动词词汇体变化的动因、机制及过程。中勃结构中,构式与动词之间在体特征上存在矛盾,转喻机制的运作是调节构式与动词矛盾的主要方式,其结果是中动词不仅能使用一般现在式形式也可以使用一般过去式和进行式形式。  相似文献   
39.
“熟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知道得清楚”,举例为“熟悉情况”、“我熟悉他”、“他们彼此很熟悉”。所以面对此题,写亲情、友情类主题是常规思路。这样写虽然出彩也难,但比起动不动就写地震后的志愿者、援建单位的工人、五次到灾区的温总理等要合理;也优于肤浅地写一写自己熟悉各种名牌.熟悉日本动漫.熟悉电子游戏……因为描写亲人等自己最熟悉的人,至少可以抒真情、表真意,有效避免假、大、空。  相似文献   
40.
李秀伟 《师道》2010,(12):44-46
一位教学论专家谈及自己的研究经历时说:虽然我对俄语一窍不通.但是我可以连听两节俄语课,虽然师生之间都是用俄语对话与交流,其中极少出现汉语.我也能在课后给教师指点迷津,点优勘误。因为我比学科教师更懂教学规律.知道教学应当怎样.学科教学也应当怎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