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1294篇
科学研究   235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78篇
综合类   91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4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4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部写在纸上的广告法制止不了显而易见的违法广告走向电视屏幕;一个官员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一个部门的努力也改变不了电视黑广告横行的现状  相似文献   
22.
方玄昌 《中国新闻周刊》2006,(39):30-30,32,33
青藏高原的变化将对周边造成怎样的影响?青藏高原冰原最终是否会完全退化?退化之后是否会酿成不可抗拒的灾难?科学家将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3.
李翔 《传媒》2004,(1):8-8,32-34
“曹克己、郑元绪、胡亚权、张九超、周顿、王维新、陈绍泉、张正杰、傅保珠、陈泽奎……”,介绍完Ⅸ读者》近两年的发行量,彭长城沉默了,他拿过记者的笔,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了一长串的人名。  相似文献   
24.
李翔 《传媒》2004,(2):40-41
在西方,人们相信,每一份报纸、杂志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特纳.特里奇在他的自传<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中描述:当卡特里奇知道他将在<纽约时报>获得一份工作的时候,他每天都会买一份<纽约时报>,模仿时报的行文风格写文章.那时候,他还在<芝加哥太阳报>作记者.此后,卡特里奇的职业生涯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同纽约时报那种长长的不加标点的句子为主的行文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5.
在"神医"夺目的光环及言之凿凿的疗效宣传攻击 下,患者早已无所适从 王振国事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他 最初的"三步":争取和通过"七五" 攻关项目;获得"尤里卡奖";当选首届"十 大杰出青年"。 "第一桶金"如何获得 1986年,王振国的"研究项目"通过国 家"七五"攻关项目审批,这最终使"天仙  相似文献   
26.
或许是一种巧合——3月。就在全世界科学家的目光被英国《自然》杂志的《中国之声》专刊吸引到“中国”之上时。“中国科学院2004年度工作会议”同时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所做报告的部分内容。似乎成为对《自然》杂志的一种回应。3月20日.利用会议间隙.路甬祥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27.
“今天,我们要纪念五四或者检讨五四,评论其成败得失,还是期望能产生一场新的启蒙,这种启蒙应该有很多内容,语言文字在其中应该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化传达的载体。”  相似文献   
28.
“为了成名,付出代价是必然的,有时可能还要付出‘非常’的代价,但我能接受。”  相似文献   
29.
李翔 《军事记者》2004,(4):55-56
我是新疆军区政治部的一名摄影干事,长期生活在边疆,当兵不久就迷上了新闻摄影。从事摄影宣传16年来,我把镜头一直对准边关军人,讴歌西线风流。  相似文献   
30.
中国改革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动力和源泉。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中国的新闻工作深深感到:仅仅用消息、通讯这些短、平、快的方式很难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给读交代完整和清楚,而阅读层次越来越高的读们又常常需要了解这些,他们远远不满足只要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三要素”新闻报道,他们希望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新闻调查便被更多的新闻记所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