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2008年3月19日上午,湖南省平江县电视台记者吴华,在石牛寨风景区拍到了一只老虎,而且有长达20秒的镜头.事后证明,石牛寨风景区确实出现过老虎,但那只老虎不是野生的,而是石牛寨风景区老板为商业炒作,雇人把马戏团圈养的东北虎偷运进去供拍摄的.杨保军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新闻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2.
如果把新闻活动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即通过新闻传播与收受行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活动,这时的新闻自由就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揭示的是新闻传收者与一定新闻事实对象的认知关系。因而,只有获得对新闻事实的正确认识,传收者才能获得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自由。从认识论意义上讨论新闻自由问题是有价值的,不仅扩展了新闻自由论题的视野,也使人们可以透过真实新闻的景象更好地分析、理解政治意义上新闻自由的面目。  相似文献   
163.
试论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新闻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闻和新闻传播是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新闻控制实质上是一种“软权力”控制、文化控制、精神控制,直接表现为对人们知情权的约束和限制。新闻控制是对新闻信息流的控制,根本上则是对一定社会范围内意见流、思想流、意识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4.
新闻观是对新闻根本而系统的看法.当代中国新闻观,就是当代中华民族或中国人民作为共同体拥有的新闻观.当代中国新闻观,特别是主导新闻观,并不是某一类型主体的新闻观,而是党、政府和人民共同拥有的新闻观,它集中反映了党、政府和人民对新闻根本而系统的看法.当代中国拥有自己的新闻观,在理论上主要继承发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思想体系,实践上主要根源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的新闻宣传、新闻舆论活动.当代中国新闻观集中表现在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新闻思想中,体现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的主要研究成果中,贯彻落实于广泛的中国新闻实践中.当代中国新闻观具有自身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时代性上,当代中国新闻观是现代性质的新闻观;理论性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新闻观;观念结构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导的新闻观.面向未来,当代中国新闻观是开放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165.
一定职业的道德观念系统或道德框架会在一定的历史时代基本建构起来,形成比较稳定的基本观念体系。当这样的职业道德观念系统基本形成,它对一定的职业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系统性新闻道德观念的形成,既是职业新闻共同体形成的精神标志,也是建构新闻道德规范的逻辑前提,还是个体职业化的精神工具。  相似文献   
166.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与目标。本文在传播主体关系视野中,考察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本文认为,传播主体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关键要素。把握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状,需要从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关系、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主流媒体机构内部新媒体编辑部与传统新闻编辑部的关系、不同行政级别主流媒体的关系、综合性媒体与行业媒体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面向未来,本文提出,我们要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主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闻传播、信息服务、治理功能相统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适应新技术、新变化、新环境的开放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国际交流对话能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67.
杨保军 《新闻界》2023,(5):4-15
在理论视野中,当代中国新闻学要想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构建起适应新生数字环境、智能环境的自主知识体系,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是“概念体系”与“问题体系”的建构。就概念与知识的关系而言,任何一套知识体系,总要通过一套系统的概念体系来表达。因而,只有通过能够反映和体现当代中国新闻实际的概念体系,我们才有可能形成自主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建构起富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具体来说,概念是建构理论的“基石”或“细胞”,概念体系是知识体系建构的根本保证,概念体系本身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8.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本文提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主体是多元的,关系也是比较清楚的,主要表现为:作为领导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核心建构主体的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学术共同体,作为主要参与主体的当代中国新闻领域的实践主体,以及作为参照主体的各种“他主”新闻学知识体系的创建主体。所有主体都以不同方式对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影响,共同塑造着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质内容与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69.
杨保军 《新闻大学》2023,(1):51-59+120-121
作为实践观念的新闻观念,是指用来直接指导新闻实践活动,特别是新闻生产传播活动的“新闻”观念。在认定“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反映和呈现”这一唯物主义新闻观基础上,当代中国新闻实践观念特别强调的是“正面新闻(正面报道、正面宣传)”观念。与此同时,当代中国新闻实践观念始终重视“监督新闻”观念。当代中国新闻实践形成了正面新闻为主与舆论监督相统一的总体新闻实践观念,并构建起了表征这一总体实践观念的新闻概念体系。这样的新闻观念体系,成为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