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3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1.
在调研国内外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图书馆电子服务的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图书馆电子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相似文献   
92.
爱心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结构日趋复杂,给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笔者将爱心教育引入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实践的方式,把爱心教育理念渗透到学生管理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你或许叫苦连天:殊不知读故事是享受,编故事就难受!设计梗谁不会?但是,既不能平铺直叙,又不能平淡无奇,梗太难编了! 回忆自己的写作经历,谁敢说没用过这些老梗:开头写"晚上下暴雨,我却发烧了",接下来就该爸爸、妈妈或者同学等连夜背"我"去医院;起笔是"妈妈在微弱的灯光下为我收拾衣柜",顺理成章的,下面就该是"鬓边添了几缕白发,眼角又多了一些细纹"的描述,再搭配一些高大上的抒情议论……  相似文献   
94.
顺应跨界融合这一社会发展趋势,本文以前瞻性教育视野探索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跨界学习的途径。在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主,进行国家学科课程内容跨界学习基础上,开发学科跨界的STEM项目、场景跨界的真实学习等无边界校本课程。通过跨界学习为未来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5.
96.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高校中,人际交往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不仅影响其生活、学习的质量,还对其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凯里学院2017级新生为调查对象,在了解其人际交往适应现状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如跨文化冲突、城乡文化冲突、现代家庭教养文化、应试教育、信息文化等,为进一步提出解决高校新生人际交往适应困难问题的对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途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社区教育正在承担着日益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对呼和浩特市的社区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8.
杨晶晶  赵晓依  茫茫  小鱼 《大学生》2012,(22):11-15
主动关爱型这个类型的关爱是完全主动的,想学生之所想,苦学生之所苦,有爱没爱,还真就看你是否把学生的那些或大或小的烦恼,困难,甚至羞于启齿的不方便,看在眼里,解决在细节处。除味菠萝学校: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厦大这个美丽的校园,如今又被称为"最温馨的校园",这是因为厦大的翔安新校区今年的"有爱"事件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99.
同学篇:王爸王妈,温暖的家。王宇首都师范大学中文专业那天,我转过头温情脉脉地冲旁边减肥中的王妈说:"妈,你的愿望是什么,你亲爱的女儿我肯定使劲帮你实现。"话出口,我就后悔了,因为我立马猜到她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0.
一致性建构原则是成果为本教育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够保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评估任务的一致性,还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在一致性建构原则的指导下设计了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模式框架,选取高等教育工科院校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作为研究案例进行教学实施。从专业知识实践效果、课程思政效果、学生满意度调查、实践创新竞赛参与度等四个方面对于案例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框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