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论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闻亲和力首先源自于内容的前瞻性和深刻性,即反映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其次还必须契合受众的需求心理,努力挖掘经济新闻源,在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上大胆创新。以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32.
新闻教育改革:当务之急是“拆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新闻传播学成为各类高校竞相开设的热门专业,无论是设点的院校数还是招生规模都不断扩大。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新闻事业提供了后备力量,推动了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师资力量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课程缺乏创新,教学脱离实际等等,结果是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后又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对新闻教育怎么看,新闻教育怎样适应新的形势、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应对新的挑战?这是关系新闻事业成败兴衰的根本问题,是当前的课题也是长远的考验。本期《前沿关注》讨论《新闻教育如何改革创新》,来稿十分踊跃,篇幅所限,我们只选发了5篇文章,从中能够看出业内已经看到问题并在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之路。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新闻教育事业要健康发展,要解决的问题仍然颇多,需要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3.
所谓的隐性传播是与显性传播相对而言的,在特定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采用的间接的、内隐的信息输出方式,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①在以往的城市形象传播中,人们往往注重外在的、直接的、短期的传播效果,忽略了隐性传播更为持久的传播力。城市民谣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模式,已经成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34.
新闻的形式美应该包括内部结构的合理、协调、匀称、完整和新闻语言的准确、简洁、鲜明、生动以及排列组合上的对称、均衡、富有一定的音韵和节奏感这样一些东西。至于如何达到形式美,许多同志已经或正在积极的探索。笔者认为,罗开富以专电发出的“风貌通讯”,在讲求新闻的形式美上,颇有值得借鉴之处。罗开富,原是《经济日报》社驻云南省记者站记者,现任该报副总编辑。从一九八四年十月中旬起,他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路线进行徒  相似文献   
3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于重点选题报道的策划,各主流媒体已从普遍认知到认可,逐步进入主动、自觉、强化的新阶段。目前各级党报的重点选题报道策划,大致呈现这样几个特点:①在报道选题上,由上级“命题”为主向“自选题”为主转移;②在报道重心上,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移;③在报道的内容层次和形式运用上,由平面向立体转移。进一步提升重点选题报道策划的质量,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建立策划的长效机制;创新策划者的思维方式;注重信息反馈,及时对策划方案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36.
“未来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必须从学校学习时开始抓起。”对卢惠民等同志在其《把提高政治素质摆在新闻教育的首位(载1989年第11期《新闻知识》)中所提出的这个观点,我深表赞同。在大学新闻专业中,我是搞采访、写作教学的。实践中,我痛切感到: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及早抓好在校学生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37.
杨秀国  刘勇  李成春 《教师》2013,(2):27-29
湖南省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县域内唯一一所融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62人,教职工93人,开设有平面设计、网页美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8个专业,开发有化工分析、焊工、电工及农村实用技术等10个短训项目。  相似文献   
38.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建构中职学校实践育人体系,是优化中职学校德育体系和创建中职学校德育品牌的重要方法和措施。为此,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通过创设实践育人机制、重构课堂教学体系、创建校园活动德育品牌、共建校企育训共同体、打造实践体验平台、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等路径和方法来建构中职学校实践育人体系,以推进中职学校育人模式创新,提升中职学校实践育人水平和质量,助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