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1.
正高校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管理信息化,逐步向服务信息化转变。业务流程管理与再造,做为提高业务效率和服务满意度的重要手段,在高校信息化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提出了以下要求: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要能够方便、快速地构建业务流程,并使流程运转起来。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具有报表分析功能,能够通过真实业务数据反映出业务流程的瓶颈,从而进行业务流程优化。本文通过介绍开源BPM软件ProcessMaker在高校中信息化中的应用,说明如何通过业务  相似文献   
32.
网络与文献资源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梅  叶协杰  邸铭 《情报科学》2001,19(10):1073-1074,1077
综合国内相关文献,阐述文献资源共享的历史,介绍了目前Internet上国际、国内的个文献数据库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说明网络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3.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专题,用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34.
在新一轮职教改革中,项目教学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然而,项目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实施得并不顺利。本文从中职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进行了分析,并相应地给出了一些建议,期望能对中职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5.
<正>具有清晰的、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主线,是一节课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教学主线的目的是使课堂教学自然连贯,层次递进,使课堂双边活动有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从而达成教学目标。1教学主线设计的保障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教材,分析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发展规律是正确设置教学目标的基础,亦是设置合理、清晰的教学主线的有效保障。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中最为具体的目标,因此,教师尽力认识和把握课程标准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的解释、具体的课程目标设置及对模块内容的具体要求和活动建议都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为三维立体目标的正确确立打下基础,进而以此为设计教学主线的依据,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主线。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每个模块的编写都以课程标准的理念、课标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根据。每个模块的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36.
杨秀梅 《考试周刊》2012,(57):194-195
作者通过对儿科护理中护患纠纷原因的分析,提出有建设性的防范对策,极大地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出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及精湛的技术,注重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37.
杨秀梅 《考试周刊》2012,(56):195-196
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共同实现既定护理目标,其任务是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8.
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本文拟就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结合学习十四大报告的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9.
和谐班级是一个公平、诚信、宽容、民主的班级,是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班级。构建和谐班级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怎样构建和谐班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0.
杨秀梅 《精武》2014,(36):68-6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以评价教师的教为重点,关注教师个人的表演,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关注程度不够或完全忽视了他们的存在,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现代教育发展的事实表明,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多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欣赏、激励。与此同时新课标提出以"健康第一"为主线,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并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提高。新课标体育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给我们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也作出了新的挑战,出现了许多学生应该做到行为目标。由此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其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多元性的,原有的体育评价方法是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那么我体育教学评价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