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将云计算技术与图书馆学五律结合起来,提出云计算技术在实践图书馆学五律中的优势,并从现行的管理体制、硬件设施和服务入手,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从云计算的角度探讨了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图中侣罕j口L俘悬1,5I牛叩厦团币侣罕豕阢刚纳赞(ShiyaliRamamritaRanganathan)提倡的图书馆学基本法则,即“为用而生、读者有书、书有读者、节省时间、共同成长”,围绕着以读者为中心,使用为主导,表明了图书馆的立身之本是图书,图书馆的生命在于服务,“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相似文献   
52.
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的稳定与否关系到高职院校是否安全、稳定,辅导员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其所带班级的班风、学风等各个方面,由此可见一支高效、高素质、长效性的辅导员队伍是每所高职院校努力构建的,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稳定以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心理学正在发生继行为主义、认知主义革命之后又一场重大的方法论变革。当代社会生活方式及人的自我的演变、时代精神的变迁构成变革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是这次变革发生的根本原因。现代心理学的方法论痼疾以及由此造成的学科内部矛盾和发展危机是导致变革发生的内部动因。变革的走向表现为:(1)心理观以社会建构论取代主客反映论;(2)研究重心由内在心理结构向社会互动过程偏移;(3)研究目的以理解、合作代替预测、控制;(4)研究方法由迷信实证转而接受多元方法论。  相似文献   
54.
"品"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较为复杂的结构性范式。在风格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事实维度上的品味定论;在现象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精神维度上的品质定论;在等级性层面,"品"的审美偏向于价值维度上的品格定论。中国古代绘画品评的结构性范式始终处于"位移"与不断"转向"之中。本文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论,探讨中国古代绘画中"品"的问题,分析了不同品评标准背后的成因及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态度、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感觉温度计量表、内外群体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健康状况量表对49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态度、内外群体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相关显著;(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外群社会支持在外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内群社会支持与外群社会支持在内群态度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完全的序列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6.
现代心理学有许多基础信念:“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对立;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借助言语和行为而表现;语言是对客观现实的图画等。本文以当代哲学的发展和后现代心理学的批判为导向,对上述体现着现代文化精神的心理学基础信念作了批判性反恩。  相似文献   
57.
主客关系代表了近现代西方哲学对人与世界及他人关系的认识,是现代心理学赖以建立的基础预设。来自社会建构主义的质疑使主客关系的合法性危机进一步显现。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对现代主客关系的超越不是证伪或颠覆,而是先将其存疑、悬置,后在认识论层面以建构主义取代符合论,在本体论层面以建构本体取代物质本体或精神本体,在对人认识上以关系主义取代本质主义。主客关系的超越对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8.
简述了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的意义,综述了DNA、血红蛋白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9.
现代心理学的目标体系概括为四个层面,即描述事实、揭示规律、预测趋势和控制行为。当代心理学研究模式的变革动摇了这一实证目标体系。与此同时,基于对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的重新认识,特别是心理的社会文化建构性,心理学被赋予了新的学科使命:借助于对话语、叙事、文本等社会建构媒介的解读,实现对人深层次的心理结构和心理内容的认识;理解特定事物对于不同文化和境遇中人的“意义”及其内在的心理逻辑;促进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升人的幸福感,参与对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60.
皮亚杰理论到底是“结构主义”还是“建构主义”?是怎样的“结构主义”或“建构主义”?要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建构主义或结构主义,并对当前正在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做出不同类型的划分。皮亚杰理论具有不同于其他建构主义的独特性,表现为建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有机结合。皮亚杰理论是一种个体认知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