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什么是媒体创意策划 所谓创意,就是具有创新性的思想、观念和构思;所谓策划。就是为达到~定目标而进行谋划、决策的程序。创意,强调思维、构思的创新与突破;而策划,则更强调实施程序的科学与严谨。精彩的创意不一定能得到成功的策划,但成功的策划背后必然有绝妙的创意。  相似文献   
12.
虚构策略能否用于纪录片创作历来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繁荣发展的90年代更是如此,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纪实主义因误读和偏执而步入模式化与庸俗化的困境,在反思中纪录片人逐渐深化了对虚构策略重要价值的认识。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坚持纪录片本质追求的前提下对虚构策略的合理运用,不仅不会损害纪录片的本质内涵,反而会增加特殊的艺术魅力、拓展纪录片的表现空间。这便是我们在探讨“真实再现”在纪录语境中的生存价值时应明确的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13.
樊永强 《军事记者》2004,(12):25-26
所谓战时舆论战,就是在战争条件下,通过现代大众传媒,有计划地向受众传递经过选择的信息和材料,阻断、瓦解和反击敌方的宣传攻势,从而影响受众的情感、动机、主观判断和行为选择,主导新闻舆论,影响民意归属,改变双方整体力量对比。信息化战争形态下,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战争“软力量”发挥的基本载体,是最为广大的政治作战机构,由此决定了以传媒为母体的战时舆论战在“三战”中处于基础性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与探究性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通过整合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分组探究,自主学习、自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法。本文以《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为例,详尽阐述了该教学法在技能教学中的运用,并对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樊永强 《内江科技》2010,31(6):200-200,206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与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通过整合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阶段任务的驱动下分组探究,自主学习、自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诚然,确有许多新闻报道,连同它所报道的事实,常常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但总有一些新闻作品,仿佛皇冠上的宝石,虽久历风雨却依然闪烁着璀璨的光泽——这,就是精品力作.每个时代都有记录这个时代的经典.当我们追忆邓小平离去的那段悲痛日子,我们自然会想到《在大海中永生》;当我们回顾改革开放最初的艰辛,我们会从《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中找到生动记录.同样,当我们反思当年那场震动了整个中国的大火灾,我们会记起"三色"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一条曲曲折折的蓝线,121公里,蜿蜒在地中海东岸的山地间。蓝线南北,是世界上和平最为脆弱的地方,被形象地称作"中东雷场"。蓝色象征和平,而曲线代表着守卫。一群来自东方的军人,为守卫蓝线淌下了汗水。他们是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2006年3月31日,中国向黎巴嫩派出一支工兵  相似文献   
18.
2004年5月前后,关于美军"虐俘"丑闻的揭露报道成为今年美国新闻界一次典型的"媒介景观",同时也是美国政府经历的一次突出的危机公关事件。本文选取美国四家主流媒体,运用议程建构理论和框架分析法,对"虐俘"事件报道的新闻构架和议程流变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考察。研究发现:关于"虐俘"丑闻报道的媒介议程存在着议题分层与议程流变现象;议程设置的主体发生了由媒体向政府的转移;在媒体与政府冲突与协调的互动中完成了社会舆论与民众心理的整合。围绕"虐俘"丑闻,美国媒介生态和政治氛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美国新闻界自由与"揭丑"的传统理念得以承继和发扬,较好地体现出专业主义的报道规则;美国政府通过积极设置政策议题,引导舆论逐渐掌握了媒介议程的主导权,展示出高效运作的危机公关机制。  相似文献   
19.
媒体创意策划三个关键词 我们将媒体创意策划定义为:媒体为更好地实现特定发展目标而实施的具有创新性或创造性的策划活动.创意,为媒体发展提供"效用",即决定做什么;策划,为媒体发展提供"效率",即如何来做.理解这一定义,需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樊永强  陆洪根  何坤 《高中生》2011,(22):16-17
"诗言志,歌咏言"。抗战时期,承受着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发出了抗争的怒吼,一首首不朽的战歌在血与火中诞生。铿锵战歌,鲜血谱就。这些响彻神州的歌声是冲锋的号角,是奋战的鼓声,激励着中华儿女与敌人血战到底。直到今天听来,它们依然会令我们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