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5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与期刊业实际,论述了本城期刊在中国内地成长的基本原则,探讨了本城期刊成长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期,如果不加以利用,“十三五’,期间恐怕国外的产品和技术就会大规模进入。”——欧阳明高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省各州市重点民营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五难一差”是制约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结合云南省情,从宏观环境、金融体系、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市场培育等角度,提出加快云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江苏省锡山高中、北京市三十五中等6所中学成立的"中国高中6校联盟",致力于"走向现代高中"的学科建设,为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本质回归,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每个学科组都必须提炼出"学科宣言",让每个教师清楚自己对学科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的追求。现实中,很多教师只知"埋头教书",不知"抬头看路",即使是一些所谓的"名师"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的视角,本文提出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并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的三维结构模型.它弥补了长期以来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实践方法的不足,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实践规范的形成和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书,终以现实为摹本。由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别,因而那些关涉人的价值、精神诸方面的人文书籍,无疑就成为人类关于现实幻想的典型。书是一种关于现实的补偿。书的产生,应该始自人类对完美的追求。然而,现实生活从不存在十全十美。比如人才的选拔,中国自隋唐以降生存了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应该说是对旧有文官选拔制度的反动。一个国  相似文献   
18.
面向产品的集成创新管理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集成创新的研究现状,认为当前对集成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为何集成”和“集成什么”两方面,缺乏对企业创新实践进行指导的集戍管理方法的研究,即对“如何集成”研究较少。在产品创新管理绩效维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指导企业创新实践的集成创新管理工具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书海苍茫,良莠杂陈。就提高一个民族素质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纪律”(梁实秋语),因此,江泽民总书记呼吁“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熟读”,就很有意义。1923年3月,胡适曾开列过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梁启超、张之洞等饱学之士也都有过类似的举措。具体到哪一本书必读当然不是不可商榷,但是这种对图书的遴选本身,实际在传递并强调着一个信息:读书应该重视经典。其理由大致有三:第一,经典如母亲,群体文化由此孵化。较之于一般图书,经典是源。世上的文字作品固然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作为母体的经  相似文献   
20.
欧阳明 《江西教育》2004,(15):25-25
在学校行政管理中,校长趁着决策作用,校长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实现管理目标.仪仪靠行政命令的权威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洞察教师的思想情绪、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及时采取一些非物质的手段.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控。心理控制,就是指根据心理语言——一种非语言潜在信息交流形式——产生,传递、作用的规律,有意识、有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