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2051篇
科学研究   54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20篇
综合类   123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57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章从网络社交环境这一背景出发,分析高校教师群体的四大基本特点,并构建知识共享机制模型,认为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是一种由内到外,由个体成员向组织系统延伸的内外交叉的多重共享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捕鱼的野狼     
火贞  锄诗 《初中生》2011,(16):42-43
冬天来临,大雪压境。居住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卡特迈国家公园里的野生动物,有的已经迁移,有的则进入了洞穴冬眠,不迁移也不冬眠的动物,每年都有不少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相似文献   
53.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应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视力残疾儿童的思维特点出发,以缺陷补偿理论为依据,着重分析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视力残疾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4.
<正>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界正在根据新课改理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完全持否定态度。《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由传授理论知识向培养能力进行转  相似文献   
55.
论文通过分析石定1980年-1990年之间的文学创作,认为石定的小说描摹出了上世纪末黔北农村变化的历程,刻画出黔北农民心灵变迁的轨迹。石定的作品雅致纯净、天然灵动,是一幅幅打下时代印迹的水墨丹青。  相似文献   
56.
道德与法治学科故事教学,是围绕一定主题,聚焦某一事件,采取叙事方式,选取故事的关键节点和细节,通过设计问题群,引领学生思考并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本人尝试采用上推下砌法、时序推进法、两难冲突法、关系图谱法等技术方法,更快捷、更有效地选取故事素材、链接学生生活、触及学生心灵,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57.
58.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专业建设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体现.本文以广州北部的某民办高职国贸专业建设为例,由于接近广州中新知识城,分析了其专业建设与知识城的对接关系,提出了高职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9.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同英语教学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大学教学的发展,新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了以校园局域网为平台,以互联网为依托,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0.
《毛细现象》这一课是小学实验课本4年级下学期第10课的内容。所谓毛细现象是含有细微缝隙的物体与液体接触时,在浸润情况下,液体沿缝隙上升或渗入的现象。是由于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的结果。课本中一般采用各种玻璃管作毛细实验,但是由于玻璃管缝隙过大,此实验不易成功,毛细现象不很明显,而且许多学校仪器配备上也无玻璃毛细管,所以此实验方法不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比较简单的演示毛细现象的方法,此实验效果明显,材料简单易找,并且在学校易于操作实验。 具体操作方法是:选取三根粗细,长短相同的玻璃管(或塑料针管去头),在玻璃管的一端放入一小团棉花,可防止管内物品漏出;在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放入粗砂、细砂、和小石子,(用白砂子效果更明显)。把三个玻璃管同时放入装有染成红色的液体酒精的盘中(或水槽中),学生做时可用红墨水代替酒精,从玻璃管透明外壁即可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