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9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2,(10):12-13
经济学者向其它学科领域大举进军,这是诺贝尔奖获奖者队伍中的一大奇观:布坎南因进军政治学领域,创立“公共选择理论”而获1986年诺贝尔奖;贝克  相似文献   
62.
“乌有先生”是报纸赶不尽的常客。此公真实的名字叫作“子虚乌有,通篇捏造”。然而不管中国外国、大报小报,乌有先生经常登堂入室,盖因其有万夫不挡之神功,取有价值的新闻易如探囊取物。在新闻高度竞争的时代,报人无不瞪大双眼找新闻。遇到这种“乌有先生”登门,尽管编辑心怀惴惴,但在“新闻价值”的诱惑之下,一惊一作之间,往往还是让乌有的东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版面的显要位置。结果当然是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63.
新闻作品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美感莎士比亚在《爱的徒劳》中说过:“不能理解的也不能欣赏。”莎翁这个古典的论断,从反面向现代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责任性的命题:那就是新闻作品首先要让人理解。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当代社会日渐复杂,当代科技日趋深奥,反映科技和社会的学术性论文也日渐艰深,甚至文学作品也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但是,这些让人看不懂的东西,并不妨碍它们获得大奖,直至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广泛的声誉。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细考虑一下,原来这些东西,只需要一部分人懂就行了,它的社会作用,是通过影响一部分…  相似文献   
64.
随着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记者队伍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地从高等院校补充。 先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再进入政治性很强的新闻工作领域;先在校园这个微观层面学习社会,然后再到广阔的社会投身实践。青年记者在这条成长道路,与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是很不相同的。战争年代的记者,有不少是来自于战争一线的军人;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记者从工、农等各条战线抽调。 新老两代记者从不同的道路走向新闻单位这个职业的交汇点。阅历的不同,带来了处世特点的差异。一位青年记者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坦率地讲,老一辈记者不一定比我们的思路开阔,文…  相似文献   
65.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0,(12):24-24
理论修养对记者所具有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也是不过分的。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者所承担的任务很多,但撮其大要,有三项是最突出的,即典型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可以毫不过分地说,要想完成好这三项任务,如果没有良好的理论素养作支撑,那是不可设想的。我们在评论某些新闻稿件时常常说:“这篇报道失之于浅。”那么,“浅”是怎样产生的?在与电视等电子媒体竞争的条件下,出于扬长避短的需要,当今的报纸新闻大量是分析性、透视性的,记者往往需要去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调查性新闻和展示新闻的真实内在的涵义,成了记者着力的…  相似文献   
66.
写新闻可不是竹筒敲鼓──空对空。虽说记者的笔下,完全允许各人有各人的表达方式,不一定像考据学家所要求的那样做到“无一字无来处”,但在关节点上,却必须忠实地照录素材,绝不允许出现“硬伤”。这个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会产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误。 发生在2000年3.15消费者权益的一件事,很能说明上面这个道理。这天中午某电视台的午间半小时节目报道说,西安市群众面粉厂的爱菊牌面粉上了质量“黑榜”,原因是这种面粉的添加剂含量超标。就在这个节目播出之时,该厂正在西安的街头和150个连锁店大张旗鼓地宣传…  相似文献   
67.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个代表”思想,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要落脚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先进生产力,一手抓先进文化。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用了“只要……就能”的条件句式,即只要真正做到了“三个代表”,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它的深刻的反命题则是:如果不能做到真正代表,就难逃失败之辙。这是十分严肃的命题。作为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事业,不能不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复杂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68.
说起新闻思维,有的同志认为,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大道无形”,思想越解放越好,思路放得越开越好,没有什么规范可遵守。如果有了“形”来规范,岂不限制了创造力? 这种看法有些形而上学的味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对立统一的矛盾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旧的“形”破了,新的“形”必然生成;突破了已有的限制,必然要形成一些新的规范。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矩”,就是事物运动的一些规范。新闻思维虽然是一种十分活跃和复杂的思维活动,但也还是有一些规矩是不能逾越的。 首先,新闻思维的天地虽宽,但有一个“紧箍咒”却…  相似文献   
69.
新闻与法律两个不同源的上层建筑部门,因传播而产生了若干交集,这是通讯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复杂化带来的要素变化所致,其中有着工具理性与社会理性相互碰撞的新特征。本文从媒介与司法的非对抗性关系入手考察,分析传播理念与司法理念的不同诉求方式,指出相向而行是司法与传媒关系的正确走向。  相似文献   
70.
中国GDP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从国际受众测量角度观测到的我国国家形象建构并不顺利。"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乏善论"形成中国的传播赤字。让世界理解中国,建立中国应有形象,为我国民间与官方共同关注的战略性目标。从官媒与民媒整合传播、NGO、国家元首话语方式等方面,研究我国国家形象的媒介互补建构命题,可以寻求到传播失语和传渗力缺位的原因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