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这是一个实力雄厚的教研组,13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化学教师和两位专职实验员,即使是在蚌埠二中这样的省示范高中,也是举足轻重的一个大教研组。这又是一个成果丰硕的集体,无论是学生的单科学习水平,还是自己的教科研水平,都令人刮目相看。这更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15位成员老中青三代,互帮互学,其乐融融,有着极强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如何能将自己教学中经验所得撰述成文,使之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自身也达到教研相长的目的呢?笔者以为,达到以下四点要求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从编辑工作视角,结合编辑实践,阐述在社空转型期,现代编辑工作者必须建构主体创新观念,立足创造思维层面,并把创造性体现在编辑活动的策划、选择、优化、组合等每一环节中,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传媒竞争。  相似文献   
14.
逻辑框架法在实验室建设项目后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运用项目后评估逻辑框架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建设的实践,分析了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投入、产出、目的和目标之间的关系,为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王宜  江冰 《教育文汇》2001,(3):6-10
继广东、山西、吉林、江苏、浙江五省于2000年试行高考“3+X”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之后,2001年,我国又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3+X”高考科目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公元365年,在江西庐山山麓下,诞生了中国著名诗人陶渊明。这个男婴的第一声啼哭与其他孩子并无两样,然而,又有谁能料到,正是这个平常的男孩,日后为生他养他的这方水土带来了一些不平常的东西。他平淡的一生竟然具有异乎寻常的意义,从而成为一种典范,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你要了解中国文人,绕不开他;你要了解中国文化,离不开他。诗人的英名光照千古,但诗人的生平却全无荣耀可言。陶渊明虽然出身于官僚世家,曾祖陶侃因军功官至大司马,权重一时,但由于出身微寒,仍为门阀士族不齿,讥为“小人”、“溪狗”。陶渊明的祖父和…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能源安全的内涵和能源安全观的演变历程出发,全面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系统提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思路和需要着力提高的6种能力,以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7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8.
网络作家作为网络进入文学之后出现的新兴职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得到网民读者的热切追捧,也渐渐得到主流文坛的正视.但是,网络作家作为一个文学网络化初期的产物,同时也面临着危机与挑战,其发展前景具有多种可能性,对纸介文学传统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重返大学后,遇到的第一个理论话题就是“现代化与全球化”。这使我立刻回想起上世纪80、90年代托夫勒的著作《第三次浪潮》、《未来的震荡》,以及另一位同样是美国未来学者的约翰·奈斯比特的著作《大趋势》,1992年我在撰写《二十世纪大飞跃》(21世纪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时,曾深受上述著作的影响。预测得到了应证,“地球村”成了现实。拥抱还是拒绝“全球化”?它是吹过海面温暖的风,还是铺天盖地的一场沙尘暴?21世纪之初,我们依然是无法逃避。恰在选择课题的彷徨之时,王海无意中聊起的话题引起了我的兴趣。通过具体文化形态的研究,来接近…  相似文献   
20.
具有代际差异特征的"80后"文学呈现三极分化的趋势,在完成终结"意识形态写作"这一历史过程的同时,彰显了一种"非主流"的文学趣味,呈现出网络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新媒体文学风格。虽然止步于传统标准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却从文学走向社会,从精英视野走向公共领域。"80后"文学不但余波未了,其非凡意义还将不断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