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3 毫秒
31.
背景与故事在近现代,出土古代典籍不是罕见之事,如殷墟甲骨、敦煌卷子、秦简日书、马王堆汉墓帛书、张家山汉简等皆是。古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但因偶然机缘而发现前代典籍之事,仍不时有之,较著名者如“孔壁尚书”、《竹书纪年》等。而中国星占学史上最重要、也最奇特的文献《开元占经》,正可侧身此列。《开元占经》今本一百二十卷,由供职于唐代皇家天学机构的印度天学家霍昙悉达编撰。翟昙氏来自天竺,世居长安,华化已深,且几代人都曾在唐代皇家天学机构中担任要职。妍元占经》系霍昙悉达在开元年间奉敕而作,成书的准确年…  相似文献   
32.
科学——通常是指自然科学——久已被当作这个世界上最正确、最有力量的学问,它能够揭示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能够揭示真理,所以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只用科学去研究别的学问,已经无法想象科学本身可以成为被“研究”的对象了。  相似文献   
33.
也许商务印书馆并未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著作列为自己图书品种的重要方面之一,但在已经出版的西方学术著作翻译精品中,就有几种极为重要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著作.人生如白驹过隙,如今在十丈红尘中载沉载浮,陷溺难以自拔,回忆起当年和这些书结缘的点点滴滴,忽然弥觉亲切.  相似文献   
34.
古时天学家仰观星象,“著于图录”,今人称之为“星图”,这是古人为反映、辨识星空的实际景象而作。而一些古墓墓顶、壁画或画像砖上也常可见到星象图案,则仅有象征意义或装饰意义,考古学家谓之“星象图”,未可与星图等量齐观。 古代中国的天文星占之学,曾分为不同门派,各有承传。据现今所见史料,有三大派:石氏,战国时魏国的石申(又作石申父);甘民,齐国的甘德,其人可能一直活动到秦汉之际;巫咸,其人在传说中的年代皆被远溯至殷商或更早,但从归于其名下的恒星数据推算,年代却又晚于石、甘二氏的数据数百年。三家所占的恒星各不相同,这些恒星的名称、位置坐标和对应的占辞,幸有唐代瞿昙悉达编撰的《开元占经》于卷六十五至七十中详加搜录,得以流传至今。计有石氏632星,甘氏506星,巫咸144星;再加上二十八宿环带中的182星,共1464颗恒星(另有一颗不属任何一家的孤星“神宫”未计入)。但是并未传下三家各自的原始星图。 三家星径一星图承传史上的关键人  相似文献   
35.
江晓原:策士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传统,战国时的苏秦、张仪是当时策士的翘楚。那时列国纷争,风云变幻,各国君主,有野心的想统一天下,没野心的要保境安民,无不忧心忡忡。策士们应时而起,各逞智慧,为君主指点天下格局,分析形势,出谋划策,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的。几百年后,刘备三顾茅庐,《三国志》中诸葛亮那篇著名的"隆中对",战国策士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见。古时如此,今日如何?今日世界,有点类似战国晚期之七雄争霸,正在崛起的中国,约略可当七雄之一。  相似文献   
36.
天学史上的梁武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从奇怪的《梁书·武帝纪》说起 梁武帝是历史上与天学有特殊关系的少数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有长春殿设义、建同泰寺、改革时刻制度三事,皆与天学史上之中外交流大有关系。 梁武帝与天学之特殊关系,首先从《梁书·武帝纪》就可以看出来。《梁书·武帝纪》是一篇星占学色彩极浓厚的奇怪传记。其中结合史事的叙述,记载天象凡14种,57次,依出现之顺序为:  相似文献   
37.
科学使人厌倦,谬误令人亲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科学和神秘主义的魅力 相传孔子不谈论神秘主义事物,故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语。清代袁枚则将自己的志怪笔记命名为《子不语》,表明这部书中专讲“怪力乱神”。袁枚取此书名,背后大有深意。袁权是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名人”兼风流文人兼畅销书作者,一个在那时就知道将跟他学作诗的名媛闺秀的诗作刻成《随园女弟子诗选》的人,当然懂得在书名上迎合公众的趣味——他知道公众对怪力乱神的兴趣,通常远大于对仁义道德的兴趣。  相似文献   
38.
39.
以前孙文有一幅著名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中国奋斗求存的年代,这个题词当然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多年来在西方列强逼迫、引导、驱使下的埋头奋斗,也使我们产生了一个思维定式,认为顺着“世界潮流”才是正确的、革命的、天经地义的;而“逆历史潮流而动”则是错误的、反动的、大逆不道的.所以一旦跻身于“世界潮流”,似乎就可以获得“政治正确”的特权.这种思维定式牢牢盘踞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这些人却将毛泽东当年关于“反潮流精神”的教导忘干净了.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科学文化人"群体,并持续进行着活跃的学术活动,引起了社会的相当关注。这一现象具有深层思想根源和社会背景,与科学主义、学术市场化、"NGO学者"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