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181篇
科学研究   206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8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相信中国的私营企业主早晚会形成一个独特的阶级。这一天到来的迟早,取决于私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和生长速度,另外取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沪上杂忆     
新的历史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上海解放。时我避居沪西,然亦亲见解放军官兵不扰民伤民,席地而卧在民房之前,至为感佩。军纪如此严明,焉能不打胜仗者?六月十四日,我在襄阳南路寄居处致函昔之留法同学,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之周恩来先生,向其祝贺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汇报自一九三八年春汉口一别后的情况,请求给予学习或工作的机会。是年六月二十六日,参加北平和谈的政府首席代表张治中先生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后,我亦去信给张,向他问候并告知自己及有关留沪朋友情况,七月十八日,张复信给我,全文如下:清尘兄:六月二十八日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南日报理论版注重联系实际,很有特色,受到了中宣部的表扬。为此,我们特请河南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肖建中撰写了这篇文章,从中看一下他们是如何策划与实施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业不缺采编人才,缺的是优秀的既懂新闻又懂经营的复合型经营人才。随着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媒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培养使用职业经理也逐渐被一些传媒领导层所接受、认可。如何转变用人观念,尽快在中国建立起一支优秀的传媒经营职业经理队伍,事关中国传媒业未来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6.
解读《读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录研究一些名书名刊的编辑过程.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本刊自创办以来,一直希望在这方面有所贡献.本期选发的这组研究《读者》的文章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首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的《期刊中国》一书,原为书的开篇一节。该文不仅对《读者》的分析全面深刻,而且文字简练流畅。我们选发时加了题目并作了一些删节,意在推出此文的同时,向读者力荐此书我们认为了解中国期刊业的内幕、前景、困惑诸多方面,当有助于在谈论“期刊中国”的同时.去建设期刊大国其他两篇文章.均出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之手。文中的看法虽不能说有多么成熟.但都经过了作者深入的思考.或许还能带给我们些许新鲜的气息。  相似文献   
17.
18.
19.
我曾经在报刊杂志及小说中多次读到以刘禹锡《陋室铭》为格律填写的“铭”文,这些“铭”文虽然都有些调侃的意味,具有喜剧的效果,但都对某种积弊深重的社会现象予以嘲弄。我们从中感知这些作者尽己之匹夫之责的赤诚之心,也说明了《陋室铭》一文强大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刘禹锡一生坎坎坷坷。进士及第后,既在朝中任职,又在地方和军中任过小官。这样丰富的经历使他对中唐藩镇的骄横、宦官的专权、朝政的腐败、人民的困苦都有所了解。他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幼年时就得到江南著名诗僧“孺子可教”的赞誉。但他早年并不甘心当一个文人,而是希望在政…  相似文献   
20.
廖平,原名登廷,字旭陔,又字勗斋。1852年二月出生于四川井研县一个农民家庭。1879年5月,也就是二十七岁时改名平,字季平。一生致力于经学研究,其学术思想由于经历了六次重大变化,故又曾自号四译、五译、六译先生。于1932年在乐山病逝,终年八十岁。纵观寥平经历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经受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